简政放权不仅仅是少盖几个章
违规收费7.24亿元,这不是个小数字,从审计情况来看,简政放权在执行效果方面,的确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肯定成绩,一年多来,1700多项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已被取消、下放逾700项,市场创造活力得到释放,为推动万众创业创新奠定了基础。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简政放权过程中仍存在有些项目部门之间、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相互掣肘,你放我不放、上放下不放、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的状况。这从本次审计报告披露的情况也可见一斑。
简政放权,说得通俗点,就是要割政府自己身上的肉,来让企业长得膘肥体壮。政府向市场、向社会放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仅仅是少盖几个章那么简单。笔者以为,下一步,不能简单从一些取消或下放掉的数字来判断改革的效果,而要真正把简政放权实惠是否落到百姓头上,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的努力必不可少。
首先,要把转变理念的工作做到位。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和教育广大公务员,摆正政府和企业的地位和关系,要让相关职能部门意识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直接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要把政府运用权力和看待权力的方向彻底扭转到法治化的轨道上来,转变其固有的“高高在上”的观念,让简政放权不再流于形式或出现“中梗阻”而流产。
其次,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必须割掉“恋权”的尾巴。具体点说,比如下放了办事权力,但是最终审核权,主管部门还是牢牢地握在手里。这就可能出现一种情形:所有的事情都按照程序走完了,但是在最终审核的时候又因为某些原因耽搁下来。这就说明个别政府人员在简政放权时存在“恋权”心理,在简政的同时藏有私心,在放权的同时还留着尾巴。这种情况在改革的时候发现,必须坚决割掉,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再次,要及时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让公平不缺位。监督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简政放权的落实,最主要靠外部监督。政府可鼓励各地组建由民间社团力量、企业代表和民众成立监督机构,专门负责对各级政府行政许可事项监督,成立举报投诉机构,为企业维权,规范约束政府行为。
开弓没有回头箭,简政放权只有名副其实,才能真正落地并产生生产力。政府只有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公平公正才能真正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