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精子库志愿者捐精 男性精子的合格率不到30%
22.12.2014 11:31
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近日,四川省人类精子库获准成为西南地区目前唯一一家正式运行的人类精子库。12月19日,该精子库发布了试运行两年来的数据:在试运行期间,只有500多名志愿者捐献精子,合格率约为29%。相较于庞大的不孕不育夫妇需求量来说,精子库的存量严重供不应求。而根据历年的情况看,男性精液的质量呈下降趋势。
现状 捐精者少合格率低 精子库存量供不应求 四川省人类精子库负责人岳焕勋教授表示,这500多名志愿者职业分布为大学生、文职人员、军警、教师、政府工作人员等,其中大学生是主力群体。目前男性精液的现行标准以《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新标准》(第五版)为准,500多名志愿者的精液筛查合格率约为29%,与全国水平(20%-30%)相当。 “合格率较低,并不是说捐献者的精液无法正常生育,而是低于标准。”岳焕勋说,一些志愿者的精子在常温态时活力和浓度还不错,但经过-196℃的低温冷冻后活力就不行了。因此相比之下,精子库捐精者的合格率就显得相对低。“现代男性工作压力大,抽烟、酗酒、生活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环境污染,都是导致近年来男性精液质量呈下降趋势的因素”。 根据该精子库目前的情况,精子的存量只有3000份,但总容量有4万份以上。门诊数据也显示,不孕不育夫妇对精子的需求量远远大于这个数据。精子库工作人员说:“虽然捐精本质上是献爱心,但比起捐献骨髓、献血,公众接受并加入到捐精队伍中来要困难得多,已经呈现出严重的供不应求。” 岳焕勋分析,目前精子库供精紧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公众受传统观念影响,参与捐精的人很少,仅500多人;二是精液质量标准严格、捐精合格率低,造成精液来源紧张。 解释 供受双方资料互盲 担心近亲可申请调查 针对部分市民担心,捐献精子可能会让自己的后代出现近亲结婚的问题,精子库工作人员也做出了解释。在我国,捐精者与受方夫妇、出生的后代均保持互盲,供精者对其捐献精液产生的后代没有任何权利和义务;实施供精人工授精医疗操作的医务人员也与捐精者保持互盲,供精者一律用代码表示。受者夫妇可了解供精者身高、体重、学历、血型、圆脸方脸、眼皮单双等。 岳焕勋说,当供受双方其中一方怀疑自己的子女因“捐精”而可能近亲通婚时,可以提出依据并告知当时自己所在的精子库申请调查。“但是调查是经过严格审查的,且仍然是在‘双盲’情况下进行。”岳焕勋说,同时为避免捐精者的后代近亲通婚,在我国供精者一生只能在一个人类精子库中供精,且一名供精者的精子最多只能给五名妇女使用。 补贴 捐精不麻烦 合格后至少给3000元 “其实捐精并不麻烦,也不会损坏身体,而且对于成功捐献者我们还会发放补贴。”岳焕勋说,虽然按照规定,一名合格捐献者的“采集周期”需要8-9个月,但是只有前面两三个月,由捐献者自行安排时间到精子库捐精,次数是8到12次。如果精子符合要求,会在6个月后,才会再次进行血检。如供精者完成捐赠后失联或中途退出,那么他之前捐赠的精子也必须全部销毁。四川省人类精子库在每次合格采取精液后,会给予志愿者补贴。对于纳入后采集的精液,按检查合格的精液份数200元/份计算,支付误工和交通费(不包括筛选中精液检查的标本),在采精期间和检疫合格后分别各支付1/2,检疫合格后格外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元。保底估计,每位志愿者能够拿到的补贴约为3000元。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22.12.2014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