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东山献真情 驻村帮扶谱新篇
临沂市东山村是个库区贫困村,现有住户426户12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9户188人。去年以来,临沂市审计局第一书记工作组按照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工作统一部署和市委“五抓五促”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这一工作中心,为东山村累计协调项目20个,投入资金2960余万元。“大棚市场生产路,光伏发电上项目;建设学校惠子孙,便民中心送服务;老年赡养有基金,精准扶贫增收入;党建引领为中心,东山和谐更幸福”。这是对东山村第一书记工作组一年来工作的生动描述。
摸透底,精规划
东山村耕地面积1350亩,村民有种植大棚蔬菜的传统,其收入也主要来源于此,但蔬菜大棚设施较为落后,村民收益不高,综合服务设施缺失,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且欠债达101万元。第一书记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及时掌握了村情民意,吃透强农惠农政策,制定了行之有效的两年任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从村民群众最期盼的硬化生产路网入手,顺势而为实施了“蔬菜大棚产业提升”计划,累计投入500余万元高标准硬化了三纵三横4公里的生产路网,建设了10个高效示范大棚和1处蔬菜批发市场,并对大棚生产区电网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实施过程中,通过多方争取资金,整合了省财政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试点项目、“村村通”项目、财政部门“一事一议”资金、电力公司农网改造等项目,并通过派出单位捐助等方式解决好资金配套,做到不给村里增添经济负担,示范大棚租赁后村集体每年可实现增收10余万元。同时,注重发挥东山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周边4个蔬菜大棚种植村争取了3000多亩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做到一起抱团发展,努力夯实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争取小塘坝、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对沟渠、管网等进行整治,在提升农业综合保障能力的同时,也形成了扬水站、汪塘等集体资产。累计争取13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及其它财政资金,建设了一座近2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并在建设之初就与相关企业签定了长期租赁协议,定向用于食品加工项目,有效避免村集体资产闲置,又通过租赁的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抓党建,促发展
第一书记组以“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为切入点,组织党员为扶贫理事会捐款、实行党员包片联户、开展党员义务劳动等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不断强化村班子建设;通过第一书记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章、组织党员义务劳动、向扶弱助老理事会捐款等活动,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带领党员、群众代表到寿光、兰陵等地参观学习先进蔬菜种植模式,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为蔬菜大棚产业提升改造做了充分准备。驻村一年多来,由于项目较多,村里增添了许多工作量,村支部书记付善波经常说“这一年多干的活顶以前好几年的”。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经常是早上6点开会,晚上凑情况,争取土地流转期间许多村干部白天黑夜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为了村集体的发展,大家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在生产路修建过程中扩路拆棚、流转土地建蔬菜大棚、市场建设征地等一系列工作中,无不流淌着村干部的心血和广大党员的智慧。
抓教育,惠民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东山小学服务周边8个村庄,学校占地仅7亩, 健身活动场所狭小,教室为砖混结构的瓦屋,由于教学环境差,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到5公里之外的规范化学校上学。协调市县教育、财政等部门,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了一座集小学、幼儿园于一体的规范化东山小学,建筑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占地17亩,目前教学楼主体工程已实现封顶。综合利用民政部门补助资金和库区移民项目资金,建设了一座1100平方米集卫生室、便民服务、文化体育等为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利用全县首个光伏发电试点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充分利用村民空闲房顶,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274户村民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总投资约1160万元,全村日均发电量可达5600KW,每年可实现净结余80余万元,并网发电后的第三季度村集体就实现收入20万元,其中分配给贫困户8万元。将临沂市审计局、恒源热力集团职工捐款8万元注资成立村“孝老基金”,按照儿女每月缴纳200元村集体补助30元标准按月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孝老金。重阳节、春节期间向有关部门、爱心企业争取了电饭锅、电热毯、棉被等价值4万元的节日慰问品,派驻单位向全体村民赠送了价值5万元的米面及慰问金,有效缓解了东山村的支出压力。先后邀请沂水中心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来村义诊,市、县文化馆送戏下乡,并与团委合作开展志愿者帮扶、“爱心小药箱”、“希望小书包”等活动,为121名老人每人配备了一个价值200元的小药箱,向149名学生赠送了“希望小书包”。
一年来,临沂市审计局第一书记工作组通过提升东山村传统优势产业,借势规模化布局光伏产业,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提高自身“造血功能”,把地方项目整合发挥整体合力,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做好项目配套文章,切实减轻了村集体支出压力,增强了村集体资产,为实现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119户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正等待相关部门验收。通过一年多的驻村帮扶实践,形成了较为深切的工作体会:在举国上下抓扶贫的大格局下,发展村集体经济要在广泛区域内进行总体规划,做到合理布局、均衡发展;产业发展更是要立足当地实际,遵循市场规律,避免一哄而上的“雷同化”和“高大上”的形象工程,要量力而行,切实把好事办好,避免形成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阚冰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