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召开全省繁荣文艺创作经验名家交流会

03.11.2016  00:09

  10月22日,山东省召开全省繁荣文艺创作经验交流会,传达学习全国繁荣文艺创作经验交流会精神,总结交流两年来全省文艺创作的成就和经验,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文艺创作工作。现将全省繁荣文艺创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努力坚守文艺批评的精神品格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丽军 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了签约文艺评论家制度,省委宣传部还在大众日报搭建了“齐鲁艺谭”等平台,为签约文艺评论家开辟了众多文艺评论阵地。我有幸成为首批签约文艺评论家的一员,深深感受到这一制度对于青年评论家成长的重要性。

  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我对文艺评论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首先,文学批评应该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写出具有人文情怀和现实关怀的文字来。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作乡土文学研究。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关注他们,其实是在关注我自己,关注我自己的内心。批评家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内心,思考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其次,文学批评要关注当下中国现实,思考中国问题,阐释中国故事。

  再次,批评家应从自己足下的大地出发,关注区域文化和地域文学,进入文学现场。通过进入文学现场的研讨,感受作家作品中那种丰富的东西,也为我们的批评提供很多新鲜的气息和灵动的气韵。

  把双脚深深踏进泥土里

  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导演张永新 最近,电视剧《安居》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这让我回想起不久前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当我听到、看到观众为故事里的人物感动、落泪、愉悦,我很高兴,虽然两部戏的拍摄环境都很艰苦,但值了。

  从题材上来讲,《安居》和《马向阳下乡记》讲述的都是具有现实主义质感的最底层老百姓的故事,一个在农村、一个在城市,但本质是一样的,他们都有着普通老百姓身上真真切切的喜怒哀乐,都是立足现实主义基础之上完成的一种思考和诉说。

  为了能让《马向阳下乡记》成功地表达,我们采访了50多位驻村第一书记,为了能让《安居》更深切地反映北梁人民的生活,我们也是先后多次深入北梁实地考察采访,这对于我们的创作来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因此,这两部戏的成功都是基于对故事中人物原型生活的采访、积累、了解和观察。搜集真实素材的过程就是深入作品核心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表达的基点。

  “山影出品”一贯以厚重、黄钟大吕式的风格见长,但这些年来,我们也有意识地向市场作一些倾斜和接近。我们在《马向阳下乡记》里作了有益的尝试,且收到了市场和观众的认可。因此,在创作《安居》时,我们决定延续这样一种风格。用现实主义的视角,用符合当下影视文化审美习惯的手段,用一种轻喜剧的风格,在温暖现实主义基础之上进一步作一种美学的探讨,用一种可亲可感的手段讲述一个干净、暖心、愉快的轻喜剧故事。我也相信,这种创作手段是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

  做生活的真诚在场者

  济南市作协副主席王方晨 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写作,至今已三十年了,累计有六七百万字的作品量,也在省内外获得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文学奖项。这些年来,我的创作一直被人评价为处在一种“井喷”状态。——是什么让这种状态得以持续至今?我可以回答,无外乎生活之积累。

  几年前,我被作为“高级人才”引进到济南市文联,结束了长达十九年的专业作家生涯。虽然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我对济南从来就没有陌生感。心与这座城市之间完全不存在距离。事实证明,短短几年内,济南丰厚的文化底蕴,使我的创作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再次塑造。

  当前,我省文学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人才辈出,年轻一代在国内文学界的影响日趋扩大,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我作为省作协首届、第四届签约作家和已经不再年轻的六零后作家,是一位当仁不让的参与者,并为此感到自豪。多年的创作实践告诉我,只有用心灵写作,动情、深情、多情、倾情地对待时代、对待生活,才能准确触摸到时代之脉搏,洞察人性之幽微,写出我们民族精神的黄钟大吕、清风明月。

  坚持艺术理想 塑造完美角色

  省京剧院副院长刘建杰 我领衔主演的新编近代历史京剧《瑞蚨祥》就是一部用心打造的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作品背后的精神彰显了时代的需要。

  《瑞蚨祥》讲述的是百年老号“瑞蚨祥”在清末时期求新求变、谋求发展的故事。《瑞蚨祥》里的孟洛川是一个“青年才俊”。为了塑造好人物形象,打造出一部精品力作,我在接到《瑞蚨祥》演出任务后,查阅了大量有关老字号“瑞蚨祥”及孟洛川的资料,到孟洛川的老家章丘旧军采风,深入生活。在《瑞蚨祥》的排练过程中,第四场是重头戏。其中,围绕一把椅子,孟洛川与艾隆标展开争夺。椅子象征着权力,如何设计抢椅子的动作才能表现出二人的情感碰撞,是非常重要的。导演与我们主创人员结合传统技巧,经过无数次修改和重新设计,成百上千次的练习,最终合理利用抢、坐、摔、扶、拖等技巧,设计出一套独特的“夺椅”身段,配以节奏准确的锣鼓,不仅表达出孟洛川和艾隆标互相不服和对胜利的渴望,也增强了艺术的观赏性。因此,这场戏也成为全剧的“戏核”。

  我在“孟洛川”的角色塑造上也力求创新。在导演的指导下,我将京剧传统程式化的表演和话剧心理现实主义的技巧相融合,塑造出了灵魂丰满、感情细腻的人物形象。

  打造特色鲜明的文艺精品演出

  山东广播电视台导演霍静 今年,根据省委宣传部的部署,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了“向着伟大梦想——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文艺演出”,“七一”前夕在山东卫视播出,社会反响强烈,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电视文艺工作者和这台文艺演出的总导演,我坚信了我沿着这一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创作更多文艺精品的信心。

  准确把握主题。优秀的文艺作品必定会触及人的灵魂,触及人们灵魂的一定是晚会中的主题内涵。主题的选择事关晚会的成败。在这方面,我们确定了三个准确体现:准确体现党的历史,准确体现山东特色。准确把握好这三个体现,就能使文艺演出站在历史的高度,透过历史反思现实,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代化中国”这一历史结论。

  坚持艺术创新。这台晚会我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大胆设计了五个情景。90分钟内五个语言类诗剧节目,这在以往任何一台主题晚会中是绝没有过的,并且事件和主题都凝重深沉。这五个真实的故事,在艺术呈现上有重大突破创新,事实证明,它们成为整台演出最大的亮点。

  精品带动 文化惠民

  菏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永江 近年来,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正确指导下,菏泽市戏曲创作持续繁荣,一批新作立上舞台。2010年以来,全市新创、移植改编大型剧目、小戏近40部,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省精品工程奖等国家级、省级艺术奖项近30个。每年完成送戏下乡3000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推动戏曲创作繁荣发展,既是加快菏泽文化强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立足资源,发挥优势。菏泽市现有的8大剧种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国有改制院团、民营剧团、庄户剧团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优势,扩展创作空间,先后推出了艺术风格迥异的多部大戏。其中《跑旱船》作为全省唯一一部戏曲作品,代表我省参加了中宣部、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得到了中宣部、广电总局领导的好评。

  精品带动,文化惠民。我市通过深入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和普及惠民战略,创造了菏泽戏曲事业发展史上“新创剧目多、获奖项目多、送戏下乡多”的“三多”现象。创新形式,交流提升。我们在创作传承经典剧目的同时,对传统戏曲艺术进行丰富和创新。建立机制,激发活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建立健全了戏曲繁荣发展的保障机制。

  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继续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沉下心来搞创作,静下心来做提升,力争创作出更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彰显菏泽特色的精品力作,努力开创菏泽戏曲事业繁荣发展新局面。

        编辑:张元元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