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入黔第一乡”的脱贫“翻身仗”

15.03.2020  15:12

  86年前,贺龙率领红三军从重庆彭水县进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并在当地召开入黔后的第一次工农群众大会。由此,这个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处的土家族自治县小山乡,成为“红军入黔第一乡”。

  后坪乡地处沿河最北端,距离县城178公里,过去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单一。如今,后坪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人们为打赢脱贫“翻身仗”激战正酣。随着交通、人居环境等条件逐步改善,加上产业遍地开花,以及扶贫干部扎根农村共谋致富路,高原山乡的人们日子一天一个样。

   走路坐车又乘船,上趟县城要两天

  以前,从后坪乡去一趟县城,先走路、再坐车,然后又乘船,差不多要花两天时间。交通不便,可想而知。如今,从县到乡,由乡至村,两三个小时足够,即便下雨天,脚上还不沾稀泥。

  沿河县司法局驻村干部赵永华对此深有感触,过去到村里开展工作,一是路途遥远,二是路况很差。他说,现在可谓“条条大路通后坪”,不仅通村路、通组路全部硬化,产业路、串户路也宽敞整洁。

  道路越发通畅,受益最多的自然是世代生活在深山的后坪人。在下坝村,63岁的土家族村民冯宝信牵着一头大水牛在犁田。现在交通越发方便,来自重庆的老板到下坝村发展观光农业,老冯现在带牛耕田一天下来有200元的收入。过去,他们进出都是泥泞坑洼的小路,对于外人进村发展产业,这是从来没有想过的事。

  走进红阳村,满山的茶叶仿佛一片绿海。在茶园里,一条条蜿蜒盘旋的产业路穿梭其中。村里的茶叶合作社负责人田彪感慨道,如果不是交通条件改善,恐怕2000亩茶叶也只是“藏在深山人不识”。他说,茶园里面能实现四通八达,这要是回到过去的年代,就连做梦都想不到。

  根据后坪乡脱贫攻坚指挥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后坪乡通村路9条,共计95.29公里,通组路34条,共计112.955公里,产业路48条,共计108.038公里。通村路有4.5米宽,并且多数加装了安全防护设施,通组路和产业路一般都有4米宽,陡峭、危险的地方也有安全防护设施。

  随着脱贫攻坚在“红军入黔第一乡”的推进,道路通畅后带来的人居环境改善也是显而易见。走进斯毛坝村,记者发现即便有的村民还住在过去的木瓦房里,但房前屋后都已平整硬化,厨房、粮仓、圈舍、厕所焕然一新,过去阴暗潮湿、人畜混居的杂乱状态再也看不见了。与干部群众交谈后感受到,当前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偏远的村庄就像毛头小子收拾了一番,一天天靓丽起来了。

  走进斯毛坝村土家族村民余恒家中,他们一家正忙着将厨房的地面进行硬化。因为有专门的人居环境整治补助,他家房前屋后硬化、改厨改厕都不需要自己出钱,只要出工出力就行。目前村里有序实施400户,等到做完验收合格,后坪乡的人居环境可以说彻底改头换面。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后坪在水、电、路、房、讯等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道路通畅、农村变靓,基础设施一年一个样。现有80多名扶贫干部与全乡14996名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当前着力在可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方面再下功夫。“不能把脱贫摘帽看成是交账,后坪关键是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乡党委书记张鹏说。

   主打茶叶小龙虾,长短结合两手抓

  平均海拔800多米的后坪乡,可谓是“高山云雾出好茶”,并且不少村庄都有长期种茶的历史,当地的村民在炒茶制茶方面也很有经验。红阳村盛丰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茶园面积2000多亩,年产量3万余斤,产值260余万元,带动周边村寨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脱贫致富。随着春茶开采,用工最为密集的时候茶园可以解决400多人就业。

  斯毛坝村贫困户侯兴华一家4口人,由于他和妻子生病,加上两个孩子读书,一年下来经济负担比较重。2014年,他家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告诉记者,基于目前家里的情况,要出远门打工完全不现实,幸好邻村在发展茶叶,给他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每年采茶叶,他都要去合作社干活,主要看自己手上动作快不快,利索的时候每天挣100元不成问题。

  村民侯兴伦的母亲今年已经78岁了,但仍长时间下地劳动,身体看起来很健朗。每年春茶开采,她都要到邻村的茶叶合作社去挣点零花钱,一季茶叶下来,老人家可以挣四五千元。侯兴伦说,老人家下地做点农活感觉精神和身体都会好一些,挣点零花钱她自己心里也高兴。

  茶叶是后坪乡依托良好生态优势发展的产业之一,近年来小龙虾逐渐在后坪这个高原山乡发展起来。在下坝村的380亩小龙虾基地,基地负责人王宗勇正在养殖大棚里忙碌着。看重当地的山水生态,他在两年前选择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发展小龙虾。尽管目前已经投入300多万元,但是他感觉到这个产业有奔头。

  “这里养殖的龙虾品质很好,从去年的情况来看一直是供不应求,批发价大概是26元一斤,所以我完全不担心以后的效益。”王宗勇说。后坪乡政府很支持这个产业,当地村民也很积极,把土地流转出来,有意愿的可以在基地务工。2019年,基地创造了17万元的务工工资。

  40岁的土家族村民冯兴和在小龙虾基地上班,多的时候每天可以拿到200元。吸引像冯兴和这样就近务工的,最多的时候有30位村民。春耕时节,王宗勇规划发展稻虾养殖,希望既可以推广当地的特色大米,又可以让小龙虾的品质更吸引食客。他还打算发展观光农业,以此带动更多村民就近务工。

  在后坪乡,除了茶叶和小龙虾,1000多亩蜜橘和500多亩李子也将陆续挂果。此外,短期的猪牛羊养殖也有效益,后坪乡在产业发展上可谓遍地开花。目前,全乡14996名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已从2014年的大约3000元增加到10000元。斯毛坝村辉煌肉牛养殖基地去年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让149户贫困户分红。村主任余辉说,1000平方米的肉牛养殖基地平时还能解决村民务工。

  立下脱贫军令状,督战迎战打胜仗

  穿着迷彩大衣,背着装有文件和贫困户信息的帆布包,进村入户开始一天的“战贫”工作。为了让河兴村更加干净整洁,后坪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冯立科作为河兴村脱贫指挥部的指挥长,三天两头带着脱贫攻坚指挥部成员村前村后跑个不停。

  “虽然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升,但是清洁卫生这块短板还需要补齐,生活富裕了还要让乡村美丽宜居。”冯立科说。干部不能光凭一张嘴指挥,关键还得和大家干在一起,现在搞脱贫攻坚工作,大家都是一线。无论是人居环境整治,还是谋划产业发展,扶贫干部工作不分节假日,甚至不分白天黑夜,随时都是处在一种迎战的状态,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记者在斯毛坝村采访时,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杨胜金带着扶贫干部到村民家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在村民余猛的院坝里,扶贫干部同几位村民一起,用小型拉土车拉着混凝土在平整出来的院坝里进行硬化。余猛说,现在政府出钱又出力,村民自己也有干劲,无论如何大家都要努力过上好日子。

  在后坪乡政府,除了群众日常办事的窗口单位,其余部门都把干部派驻到火热的脱贫攻坚一线。乡党委书记张鹏刚从村里回到乡政府,正好碰上到乡政府采访的记者。在乡政府办公室,他把这些年后坪乡脱贫攻坚的情况一一道来。“我们立下了军令状,目前还有182户462人没有脱贫,通过已经见到成效的产业,2020年一定可以实现所有贫困人口清零。军令如山,必须按期完成任务。”军人出身的张鹏,话语中透着雷厉风行。

  为了发挥监督指导作用,沿河县上级政府铜仁市成立了由4人组成的督导组,专门对后坪乡开展日常督导。督导组成员冉茂宝说,从督导中及时发现并指出问题,并在第一时间推动整改落实,更有效利用有限的时间,让脱贫成效不打折扣。

  在2020年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关头,云贵高原上的这个红色山乡,“翻身仗”正在攻克最后堡垒。张鹏说,今天的后坪干部群众好比当年的红军队伍,不怕苦、不怕累,必将迎来胜利的那一天。(本报记者汪军、吴思)

编辑:张敏敏        责任编辑:徐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