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希望续写红色传奇

26.06.2015  23:52

  “红安的‘红’字,是14万英雄儿女用鲜血染红的,没有把红安的事业发展好,就有愧于先烈,有愧于红安人民。”这是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的从政信条。在红安这块红土地上,余学武希望续写红色传奇。

   “好干部就要先担当”

  “红安人有‘红安苕’的特质,质朴、较真,来不得半点虚假。在红安工作,我时常问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做到了吗?作为一方领路人,要严以修身带好头。”余学武说。

  作为班长,余学武带头发扬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一天时间当两天用,一分钱当两分钱用的“三一”作风,保持拼信心、拼心态、拼改革、拼作风、拼境界的“五拼”状态。很多时候半小时、1小时就有一个工作安排,他笑谈:“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我心里只认定一个道理:好男儿就要勇担当,好干部就要先担当。”余学武说,为此,红安县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层面较为系统的全面从严治党实施意见。

  方案既定,严字当头,真抓真严,长抓长严,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村级招待零支出,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做到,但7个月下来,红安县各村直接减少村级招待费用800余万元,群众的怨气消解了一大半。

   “老区不能等同于贫困区”

  胜利街原是黄安古城的东门,是红安的老城区,街道狭窄,环境恶劣,到处是土坯房、臭水沟……

  “我们这儿都不如农村,现在村村都是新农村,强烈呼吁县里对这里加强改造。”居住在胜利街已有近50年的张大爷不止一次地说。

  “老区不能永远等同于贫困地区。”在发展问题上,余学武矢志不渝。在传承历届县委的好思路、好经验基础上,他提出打造宜居县城、建设工业新城、发展旅游名城的“三城三区”的发展思路,制定“三年进入全市第一方阵,五年争取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十年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在全县上下达成共识。

  旧城改造、棚户区拆迁是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躲不开、绕不过的一道坎。为加快城市化建设,新一届红安县委、县政府在启动宜居县城建设中,决定对棚户区进行改造,并将胜利街旧城改造纳入县政府十件实事之一。

  南部新城基本建成,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落户企业388家;文化中心、影视城建成投入使用,红安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城区“一河两岸”被打造成“城市客厅”;群众期盼近20年的胜利街棚户区旧城改造全面推进,有力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011-2012年,红安连续两年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2013年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了解群众”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余学武对“五保”老人、留守儿童、特困群众特别上心,个人出资近万元,为五保老人魏正楷建新房;带着妻子和儿子与困难家庭、困难学子结对子;79岁的胡先道老人家庭困难,一年间他五次到老人家里探访,帮助解决住房和生活困难。

  他经常到乡村去,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恨所怨,带头领任务,带头整改落实。农村客运村村通,校车服务全覆盖,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近三年,全县民生支出连年攀升,减贫人口34171人,2014年民生投入占到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7%。

  “我们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余学武说,解决群众房屋征补还建的问题时,他的以最好的地段、最好的户型设计、最优惠的政策、最美的环境、最耐心细致的工作“五最模式”,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近三年,城区、园区共征补房屋8000多户。

  去年7月,新型产业园区一大批签约项目急需落地,房屋征补再次提上议事日程。面对巨大压力,是拆还是不拆呢?经过反复考量,余学武认定迟拆不如早拆,早拆早主动,对红安发展来讲,早拆成本更小,机会更大,“共产党人,不能为保官帽误大局。”

  全县100多个乡科级单位,1500多名党员干部早七点出发,晚八点回家,中餐在食堂吃盒饭,扑到群众家做思想工作。有的女干部帮空巢老人洗衣服,男同志帮群众守铺面、修摩托车……

  群众说,当年红军的好作风又回来了。以心换心,换来的是干群鱼水情。短短30天,1598户房屋拆迁顺利完成。新华社记者陈俊、谭元斌

  原标题【 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希望续写红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