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鲜为人知的生态功能
海口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庄白羽摄
日前,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等单位组织的“绿镜头·发现中国”采访活动走进海南。笔者随采访团在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红树林并非一般人想象的红色,而是四季常绿,貌似寻常却生态功能丰富。
以东寨港保护区为例,这里现有真红树植物11科23种、半红树植物9科12种,占全国红树植物总类的97%,其群落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在国内同类保护区中为最高。放眼望去,海岸潮间带滩涂上,大片绿色植物,就是红树林了。
那为什么叫红树林呢?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介绍,一方面,从红树林的组成来说,树种以红树科植物为主;另一方面,大部分红树植物富含单宁酸,当割开树皮后,其树皮和木材中的单宁酸与空气接触后,会被氧化而呈红色。
与其他森林类型相比,除了维持生物多样性,红树林还具有许多独特的生态功能,鲜为人知。
首先是防浪护堤。红树植物能够稳稳扎根于滩涂上,在海岸形成一道密实的天然屏障,是我国南方万里海疆的第一道防护林,具有巨大的防灾减灾作用。红树林还可加速滩地淤高和向海伸展,使海滩面积不断扩大和抬升,从而达到巩固堤岸的效果。
其次,红树林具有净化环境的功能,包括大气净化功能、水体净化功能和土壤净化功能。单位面积的红树林沼泽湿地固定的“碳”,是热带雨林的10倍。红树林还可以大量吸收重金属、有机氯农药等。
另外,红树林湿地见证了地球上海陆变迁的全部过程,是研究生物进化和海陆变迁的理想对象。比如红树林中的海蛙,是唯一能够生活在海水中的蛙类,在研究大陆变迁及如何适应海洋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再比如,弹涂鱼在身体结构及生活习性上具有海陆两栖性,是研究鱼类向两栖类进化的重要对象。根据红树植物花粉,还可以进行地层对比,判断滨海相沉积,推断海岸线变化,恢复古气候和古地理,在海洋地质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