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周迅式九儿骨骼在血肉满
和煦的阳光里,19岁的九儿坐在小溪边。她扎小辫儿,穿着红色的掐腰小袄儿,一边剪纸,一边聊天———面前枕着她年轻的爱人。
九儿以如此小清新形象亮相,足证导演郑晓龙与原著及电影决裂的决心。与此同时,电视剧里的高粱地回到了山东高密,而非黄沙漫天的陕北,九儿与余占鳌的第一次相遇,也从颠簸的轿子内外,转到曹二老爷宁静的小院儿里。
至少在我的记忆里,这些年没有哪一部先拍过电影再拍成电视剧的电视剧,像《红高粱》这样受关注。当然是因为原作者莫言两年前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也当然是因为27年前张艺谋拍了一部震动世界的同名电影。
《红高粱家族》全书完稿于1986年,那时莫言31岁。第二年,张艺谋拍了电影《红高粱》,这是他的处女作,也是巩俐的处女作。
有张照片记录了那时的光景。那一年,巩俐尚带青涩,姜文初出茅庐。像是为了逗趣,三个男人全光着膀子,姜文拦腰扎一根红腰带,张艺谋穿着当时也算不上时兴的运动短裤,莫言上身白花花一片肉,木讷着一张脸。
而现在,张艺谋不用说,巩俐早就是国际级的了,姜文牛哄哄,而莫言,顶着诺奖光环,不管他愿意不愿意,还将若干年地顶下去。也就是说,电影《红高粱》走到现在,已是神话———至少是古董,昂贵,无法复制。
那么电视剧怎么拍?从现在能够得到的信息看,郑晓龙的野心远远不止于与电影相比。在30分钟的片花里,他透露了更为复杂的人物和冲突:家族里,有九儿与嫂子,高密县里,有县长和余占鳌,再外面,有百姓、土匪、正规军和鬼子。
片花里极有必要地保留了颠轿、野合,以及酿酒等经典段落。所以我的猜测是:骨骼仍在,但血肉将更丰满。1987年,莫言看完张艺谋的剧本定稿后发现,他作了减法。而现在,郑晓龙无疑是在做加法。
余占鳌他选了朱亚文。有人觉得朱亚文与姜文比,弱了。其实朱亚文未必不是好的选择。当初叶伟信选年轻而无甚名气的余少群演宁采臣,就做了聪明的回避。
在《新倩女幽魂》中,宁采臣显得是那么地无关紧要,他的一切目瞪口呆都是为了推动另外两个人的情节发展:他先是明白了小倩是妖,接着明白了燕赤霞是捉妖师,再眼睁睁看着他们一前一后为爱情灰飞烟灭。余少群在表演上的无力越是引人瞩目,越是要感谢叶伟信下决心为宁采臣松的绑。
更何况,朱亚文并非无力,反而卯足了劲。用郑晓龙的话说,就是“有爆发力”。
40岁的九儿又如何呢。
至少片花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个充斥着各种味道的九儿。她天真的时候,眼神静止,但感觉有星星点点在跳动,那是小太平味道的九儿。她聪明起来,脸微微朝上扬着,似笑非笑,那是蓉儿味道的九儿。她勇敢的时候,挑着酒坛子走在队伍最前面,这是阮月华式的九儿。她决绝的时候,那张准备牺牲的脸上盛放着某种光华,这是顾晓梦式的九儿。与此同时,她身上还混合着李米的执着和凌雁秋的沉静,以及周迅本人的某种特别的光泽。
也许,这难言的光泽,正是因这40岁的年纪和超过20年的从艺经历而来。
“我和九儿一点也不像。”周迅说。但她又说,九儿“生命力特别强”(我觉得你周迅也是)。想到这儿,耳边远远地响起那一声苍凉,既原汁原味,又有点陌生: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