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红黑榜”传递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信号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通过门户网站同时公布了2014年度全国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名单和2015年一季度税收违法“黑名单”。纳税人“红黑榜”同时公布,真正实现“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守信激励:税收服务管理与纳税信用直接挂钩
A级纳税人可以享受跨区域同等税收待遇、优先办理出口退税、优先取得信用贷款等多项实实在在的便利,而“黑名单”上的失信纳税人将受到21个部门的18项联合惩戒。
“纳税信用按百分制分为四级,90分以上、70分至90分、40分至70分、40分以下,分别为A、B、C、D级。D级纳税信用还可以根据税收违法行为直接判级确定。每年4月,税务机关确定上一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纳税人对其信用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评。”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从此次纳税信用评价的结果看,其中不乏纳税大户由于存在违法违章等失信记录与A级纳税人失之交臂,也有为数不少的小微企业因为依法诚信纳税而进入A级纳税人名单,充分体现了纳税信用评价不以纳税多少论英雄,不以经营规模大小论高低,只按纳税遵从的行为记录客观反映信用情况。”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表示。
北京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教授说,在纳税信用评级及结果公示的背景下,一个企业要做到诚信纳税,就必须健全会计账簿、优化会计制度,这也为其拓展国际市场、创造更大经济效益打下扎实的基础。据统计,截至3月底,全国共有4728户守信企业从中受益,获得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金额163亿元。
失信约束: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纳入“黑名单”
在2015年一季度税收违法“黑名单”中,包括30件重大税收违法案件。最令人瞩目的是,“黑名单”不仅公开企业名称、纳税人识别号、组织机构代码、注册地址、主要违法事实、处罚法律依据、行政处理、行政处罚情况,而且将违法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财务人员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以及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负有直接责任的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信息一并公布。
这是税务总局自2014年10月正式实施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以来第4次向社会公开发布违法案件信息。截至目前,税务总局已向社会公布96件重大税收违法案件。进入“黑名单”的失信纳税人不仅会被公开案件信息,在出境、信贷等方面受到限制,还将受到21个部门的联合惩戒。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表示,“黑名单”制度把企业纳税信用与法人、财务人员信息“捆绑”起来,既能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培育诚信企业文化,又以个人诚信推动企业诚信,从而形成了“荣辱与共”的约束机制,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创新之举、务实之举。
奖惩联动:科学构建税务领域信用体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总体来讲,企业对纳税信用管理这种做法是持赞成态度。不过,企业非常关心税务机关是如何落实这项工作的。有企业称,如果信用评定公开、公正、透明、有权威、有公信力,信用等级高的确实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企业不会拒绝。
有业内专家称,为了避免信用评定情况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可引入第三方评级机构。国外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纳税信用评定体系。主要发达国家以众多商业化运作的信用管理服务机构为主体,先后建立了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以及良好的社会信用意识。纳税信用评级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已成世界惯例。
李万甫表示,税务部门建立健全内部奖惩联动和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使守信者得到激励和奖励,失信者受到制约和惩戒,不仅能够促进纳税人自律,还有助于降低税收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
刘剑文指出,纳税信用体系的建立,使激励纳税人守信自律和优化税务机关管理服务并重,将有利于形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税收经济秩序,并促进现代信用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来源 光明日报 记者 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