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04.02.2016  09:48

——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提请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各级各部门在中共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十三次全会的各项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态势,顺利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全年生产总值达到6.3万亿元,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5万人,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16.8%和106.2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 三大需求支撑较好,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4万亿元,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万亿元,增长10.6%;出口1440.6亿美元,下降0.4%。 重大项目拉动作用增强, 1625个国家重大工程包项目开工率达到60%以上,完成投资1200亿元;120个省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98.4%,完成投资859亿元;全国工商联知名民企洽谈会签约项目落地率超过80%。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422亿元,项目494个。 财政和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29亿元,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545元和12930元,增长8%和8.8%。

(二)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按照“敲开核桃、一业一策”的要求,深入实施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方案,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8.1:48.4:43.5调整为7.9:46.8:45.3。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 粮食实现“十三连增”,总产达到942.5亿斤。编制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规划,扎实推进“海上粮仓”、“渤海粮仓”建设,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41万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0.6%;装备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的比重达到32.1%。全省地炼企业进口原油申报总量突破6400万吨/年,预计通过核查总量突破4100万吨/年,占全国的近八成。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软件信息、现代金融、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电子商务交易额、信息消费额分别增长20%和30%以上。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2%以上,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1.69万件,增长60.2%。创新活跃的高技术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提升,规模以上高技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左右。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严格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编制了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二期行动计划,开展了采煤塌陷地调查摸底,制定了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加快升级成品油质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排放量均有所下降。南水北调沿线、饮用水水源地、小清河等重点流域治理成果进一步巩固。

(三)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活力动力进一步激发。 全年研究推出改革方案43个,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加速落地。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 累计取消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489项,公布了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和政府部门责任清单。省级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了与国家和市县的纵向贯通、部门间横向联通。全面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市场主体数量达到618.2万户,增长17.6%。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省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成立了省社保基金理事会,18家省管企业30%国有资本完成划转,省属企业中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达到11家。 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 总规模超千亿元的 省级17只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1200亿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发展基金、600亿元的铁路发展基金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完成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任务。 加快财政金融和价格改革, 省市县三级全部公开了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财政透明度全国领先。 组建运营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获批筹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在全省铺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发布实施,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大框架基本形成,信用山东官方网站开通运营。修订了山东省定价目录,放开政府定价项目127项,压减幅度达67%。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顺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农信社和供销社等农业农村改革深入实施,科技、司法、社会等领域改革继续深化。 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迈出重要步伐,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实际到账外资163亿美元,增长7.3%;对外实际投资57.8亿美元,增长31%。

(四)区域城乡更趋协调,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两区一圈一带”战略深入实施,区域联动升级的协同效应加快形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色园区蓬勃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建立,青岛西海岸新区和蓝色硅谷建设进展良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以高效生态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四大临港产业区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增长10%。开展了“一圈一带”规划实施检查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进程加快,省会济南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圈内各市融合互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济莱两市交通通信、户籍管理、公共服务同城化和产业协同发展步伐加快。西部经济隆起带加快崛起,发展后劲进一步彰显,东西部差距逐步缩小。我省纳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核心区,积极支持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大城市地下管网、轨道交通和农村改厨改厕、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县城为重点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全省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7.01%和47.5%,比上年提高2个和3.5个百分点。深入开展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预计县域实现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达到93.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百镇建设行动”、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全面加强。安排对口援建、扶贫协作资金17.4亿元,对口支援工作实现新进展。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进一步强化。 全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8.1%。提高了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等,调整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并启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至4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至380元。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工程开工校舍面积1172万平方米,省级财政投入以奖代补资金20亿元以上积极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职业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取得积极成效。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54.7万套,基本建成33.7万套,分别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01.9%和144%;棚户区改造开工47.5万套,完成率达到101.8%;改造农村危房9.2万户,受益群众23万人。完善扶贫开发机制,聚集扶贫政策和资金,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00万人以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9.2%,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进展良好。安全生产和食安山东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了2.4万公里农村公路隐患治理工作,国防动员、人防消防、档案史志、地震气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在经济运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保持定力、精准发力,精心谋划、积极作为的结果;是各级人大及常委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创新落实、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发展稳中有忧,经济稳定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 一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 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7%,处于荣枯点以下,经济减速尚未触底。我省企业市场预期不强、投资意愿不足。住房、汽车等传统热点消费进入稳定期,新的消费增长点尚未形成。工业生产领域通缩的状况惯性延续,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已连续47个和44个月下降。 二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压力仍然较大。 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不畅,部分小微企业贷款高于国家基准利率的幅度最高达到150%;社会保险综合费率达到37.8%;劳动力成本比往年总体上升15%-20%;部分市工业用电费占工业利润的比重高达55%。 三是持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压力仍然较大。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由2006年的22.4%升至2014年的37.5%,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3个百分点。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高端人才、新兴产业领军人才不足成为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制约。 四是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仍然较大。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有一定刚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不到15%。环境生态的承载容量已经接近饱和,能源消费增量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明显加大,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占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78%。 五是部分领域风险防控的压力仍然较大。 企业互保联保问题仍较突出,全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达到2.06%。在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中,吸纳就业的能力出现一定程度下降,隐性失业显性化风险有所上升。创新社会治理难度较大,安全生产隐患依然存在。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第一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坚定推动工作指导重大转变,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加快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促进转型升级,着力强化供给管理,着力释放有效需求,着力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1. 经济增长。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进出口保持稳定,努力实现新的发展;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左右。这样安排,适当增加了弹性空间,能够为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创造宽松的环境,也体现了质量效益导向,在当前市场预期较弱的情况下,有助于提振各方信心。同时,考虑了“十三五”规划7.5%左右增长目标的要求,兼顾了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的需要。

2. 结构调整。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文化及文化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9%和49%。这组指标体现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有利于引导各级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统筹城乡协同发展上来。

3. 创新驱动。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组指标的设定体现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有助于我省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

4. 社会民生。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这组指标主要考虑了经济新常态下,保持就业、物价稳定,居民收入水平略快于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 生态环境。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目标。

上述目标中,节能减排指标是约束性的,必须确保完成;生产总值等指标是预期性的,在工作中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积极主动作为,力争全面完成。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

(一)突出供给侧管理,推动结构性改革。 通过供给端发力破除增长难题,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 一是以处置彻底丧失自我修复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企业为抓手化解产能过剩。 (1)对我省彻底丧失自我修复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企业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制定分类处置方案和配套政策体系。(2)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大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切实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有序推进债务重估、破产清算,支持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债权债务,建立金融机构止损坏账应对机制,依法依规实现市场出清。(3)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积极开展转岗培训。 二是以降成本增效益为抓手提高企业竞争力。 (1)进一步推进结构性减税,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结合财力承受情况对企业政策性税费负担进行适度减免。(2)研究制定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保费、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的办法。(3)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清理融资环节收费,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境外公开市场、“新三板”和我省股权交易市场实现股权、债权融资。(4)加快冷链物流、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5)继续开展大用户直购电改革试点,有序放开上网电价和公益性以外的销售电价。 三是以消化库存为抓手稳定房地产市场。 (1)落实公积金使用、信贷税收等政策措施,鼓励中小城市对在城镇首次购买住房的农民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支持。引导已出让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2)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形成在当地买房或租房的预期。(3)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购买库存商品房,改造成众创平台、养老机构、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形成“薄利多租”的住房商业模式。(4)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利用国开行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全面启动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工作,引导棚改居民自主选购商品房;支持各级政府购买存量商品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棚改安置房。库区、湖区、滩区易地搬迁人员要优先就近安置到县城、周边已建成住房。 四是以品牌质量建设为抓手扩大有效供给。 (1)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提升研发设计、品牌创建、营销网络拓展能力,扩大“鲁货”和“山东品牌”影响力,培养一大批山东品牌产品、品牌企业。(2)瞄准国际标准和细分市场需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提高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可靠性和外观设计水平入手,加快产品和服务升级。(3)鼓励商品生产企业进行设计、服务和经营模式创新,针对不同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等消费群体,加大个性化、定制化、精品化产品供给。 五是以金融创新为抓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鼓励各设区市政府出资、社会资本参与,设立过桥资金池,对银行审核符合续贷条件的企业,由资金池提供转贷周转资金。(2)推广知识产权质押、成套设备租赁等金融创新,扩大有效抵押物范围。设立省级融资担保机构股权投资基金,做大做强融资性担保行业,逐步置换企业互保联保贷款。(3)搞好不良贷款真实性核查,加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进度。健全政银企应急处置风险合作机制,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4)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控制,优化债务结构。

(二)突出全面创新创业,推动发展动能接续转换。 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创造的积极性,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形成支撑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围绕核心技术、工业技术改造、制造业智能化、“互联网+”等关键领域,组织实施重大技术创新工程,进行集中攻关,实现产业化创新和突破,再建成一批高水平专业公共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加快创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青岛蓝色硅谷创建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推进实施我省“企业创新百强工程”,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全过程创新链和融资模式。加大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落实力度。以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权”下放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三是强化新兴产业培育。 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深化与阿里巴巴集团全面战略合作,推广农产品拍卖交易模式和网上直销。用好省级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完善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保险补偿政策,鼓励新产品示范应用。 四是强化创业环境营造。 评估认定30家省级创业示范园区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创业型街道(乡镇)和创业型社区,支持各市和高校院所建设形成一批创客空间。实施创业辅导培训计划,加快构建创业大学培训体系。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规模,完善基层创业支撑服务。 五是强化人才队伍支撑。 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办职业教育,完善提升泰山学者工程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建立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绿色通道”。完善股权期权税收优惠政策和分红奖励办法,提高科研人员科研成果转化收益比例。

(三)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质量效益提升。 实施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持续推进“敲开核桃、一业一策”,优化增量、激活存量,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 一是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1)研究制定发展精致农业的指导意见,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2)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渤海粮仓”和良种工程,开展节水节肥节药节力工程示范,推进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3)大力发展面向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4)推动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研究制定宅基地有偿退出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办法。扎实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 二是促进工业优化升级。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健全“扶优、引导、倒逼”相结合的工业优化升级机制。(1)扶优一批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开展好工业“1+22”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增强制造业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和智能制造示范试点,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设计、研发、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2)引导传统产业“裂变”进入新兴产业,实施国家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智能制造装备、环保物联网重大示范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挖掘和提升现有产能转型升级的潜力。(3)倒逼落后产能加快转型,用好环境、能源、资源、土地、价格等约束机制,加大低效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 三是促进服务业扩量提质。 (1)强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融资租赁、检验检测、节能环保服务等产业,培育移动互联、软件开发、动漫创意、数字影像等高附加值行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2)鼓励发展信息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家政服务、社会养老等服务业,高水平编制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3)支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新一轮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启动第二批省级服务业改革试点工作。(4)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投资服务、信息咨询、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非核心业务分离出来,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集约化发展。

(四)突出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拉动力。 一是着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1)落实国家城乡居民增收行动计划,建立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2)出台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及配套文件,畅通汽车融资租赁渠道,促进汽车更新换代。(3)拓展“老幼”两端消费,推动养老健康等服务市场多层次、多样式发展,扩大婴幼儿和孕妇消费市场份额。培育壮大旅游消费,推动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强化旅游市场监管。(4)加强免税店、直销中心等载体建设,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区域消费服务中心。(5)积极扩大信息消费和网络消费,加快“好品山东”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快递下乡”,增加末端配送站点数量。推动农村宽带设施全覆盖。 二是着力抓项目促投资。 把扩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持之以恒地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1)充实完善国家重大工程包项目,抓好全国工商联知名民企洽谈会签约项目落地,确定100个以上的省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政府债券限额,扩大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发行规模,增强民间投资和企业的投资能力。运营好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铁路发展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发展基金等,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推介项目。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需求,切实协调加快重大项目征地拆迁进度。(2)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完善联审联批机制,简化手续、优化程序、同步办理、限时办结。(3)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督导考核,对进展缓慢的项目,采取通报、约谈、问责等方式促开工、促进度;对政府资金支持的项目,完不成投资的要调整,资金沉淀花不完的要收回。 三是着力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方面: (1)内蒙古锡盟至济南“外电入鲁”通道建成送电,陕西榆横至潍坊、内蒙古上海庙至临沂通道加紧建设;华电十里泉、华能莱芜等大型高效煤电项目建成投产。(2)稳妥推进海阳核电一期、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建设,加快沂蒙、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力争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400万千瓦以上,占电力装机的比例达到12.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3)加快油气设施建设,加强同三大油气公司战略合作,全年争取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00亿立方米。 交通方面: (1)加快“两网两通”建设,全面启动济南至聊城、莱芜、滨州、东营高铁项目前期工作,鲁南、潍莱高铁开工建设,有序推动济青高铁等9个续建项目建设,龙烟铁路等项目建成通车。加快济青高速公路扩容等17个续建项目建设,济南至东营等5个项目建成通车。(2)大力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重点打通穿城路、断头路、瓶颈路段,消除农村公路安全隐患。(3)加快推进潍坊、济宁机场前期工作,青岛新机场、临沂机场改扩建工程、菏泽机场全面开工。(4)建成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矿石码头、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等项目。(5)抓好济南轨道交通R1线和青岛地铁1号线、4号线建设,青岛地铁3号线正式运营。 水利方面: 出台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加快构建省级“T”字型现代骨干水网。全面完成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推进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建设。抓好20个续建雨洪资源利用工程项目,新开工10个以上工程项目,再新增供水能力6亿立方米以上。推进重点河道治理、大中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提升等工程建设。

(五)突出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增强重大改革举措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水平,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一是加快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1)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解决好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积极争取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2)完成省市县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三级互联。整合建立统一的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3)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巩固和扩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4)开展好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完成市县两级公车改革任务,适时启动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二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1)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2)基本完成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任务。研究实施一揽子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其他历史遗留问题的方案。(3)持续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首批在58户国有企业开展试点。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 三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1)推进各类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提高到15%。(2)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提高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比重。(3)适时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 四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1)推动设立更多中小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和民营银行,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积极稳妥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新兴业态。(2)建立股权、农村产权、碳排放权和节能量、金融资产、知识产权等新型资本要素交易平台体系,稳步发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3)积极推进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和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 五是加快价格改革。 修订山东省服务价格管理目录和政府定价听证目录。推进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搞好综合水价改革试点。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和标杆电价体系,探索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健全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体系,加快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六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建成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立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个人三个基本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推进信用信息数据在国家、省市等层面征集共享。启动设区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形成与省级系统互补联通开放的大数据应用平台。 七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加快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扎实做好中小学去行政化。健全上下衔接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路径,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八是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启动综合改革,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办医模式,推行分级诊疗试点,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

(六)突出统筹互动融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区域协同、陆海统筹、军民融合,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一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建设好青岛西海岸新区,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四区三园”功能升级。大力培育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未利用地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济南打造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和总部经济聚集高地,积极推进济莱协作区科技创新产业园和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组织实施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支持项目计划。实施《沂蒙革命老区规划》,支持德州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依托济南等中心城市,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一体发展为重点,规划建设黄河生态经济带。 二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着力推进“海上粮仓”建设,培育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建立综合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在海洋监测、深水技术、资源开发等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优化海洋开发布局,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争创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三是加强军民融合建设。 将军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纳入城市总体建设大局,推进军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引导军工企业和技术转民用步伐,实现双向互动、协同共赢。积极创建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省,争取青岛古镇口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 四是做好对口支援各项工作。 继续做好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三峡库区和扶贫协作重庆、对口帮扶贵州等工作,加快产业扶持项目建设,推动形成山东援建工作的新亮点。

(七)突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工作,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一是提升规划引领能力。 编制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和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开展好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城镇化试点和示范镇提升行动,加快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二是提升人口市民化进程。 (1)细化差别化落户政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县城为重点推动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成建制的推动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动农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为200万进城农民工和140万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办理城镇户口,落实同等公共服务。实施“人、地、钱”三挂钩改革,建立“钱随人走、地随人走”的资源分配机制。(2)推进城乡优化布局,加快符合条件的县(市)改区、撤县设市,稳妥实施撤乡设镇、乡镇合并、镇改街道和村改居。按城镇规划建设管理非农产业和就业占主导地位的农村地区,完善城镇化统计工作。(3)在尊重绝大多数群众意愿、严肃法定程序前提下,依法对国有土地上房屋组织开展征收和补偿工作。(4)实施农村温暖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等治理,完成5万户左右农村危房改造。启动配电网建设改造五年行动计划,改造升级260个城镇老旧小区供电设施和2万个行政村农村电网。 三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扩大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绿色设施、绿色建筑。加快城市能源系统节能低碳改造,做好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提高城市循环利用水平。(2)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统筹开发利用,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试点,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加大轨道交通、停车设施、电网改造等建设力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全省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整治,重点改造管线、道路、安防、给排水、供暖供气等设施,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3)大力推动建造方式创新,以推广装配式建筑为重点,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利用钢材价格低、供应足的时机,积极推广钢结构建筑,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引导建筑企业利用钢结构建设各类建筑,以提高建筑效率,增强建筑物抗震性能。(4)以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和城市燃气等为重点,组织开展工程质量危大工程专项整治。(5)指导各市抓紧着手研究制定解决城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垃圾围城等“城市病”的方案措施。

(八)突出绿色低碳循环,推动生态山东建设。 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守住生态红线,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环境治理。 (1)严格执行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二阶段限值,对不能达标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或停产治理。以建筑施工、渣土运输、裸土绿化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全省城区建设扬尘治理集中行动。加大散烧煤治理力度。加强成品油监管,推进油品升级。完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动其他区域和城市加快联防联控。(2)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快超采区地下水生态修复。推进城市(含县城)建成区污水直排口治理工作。探索开展排污许可证试点。(3)制定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4)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二是持续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1)实施能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落实好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和煤炭减量替代工作方案,编制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推进工作方案。(2)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努力推动“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提高秸秆、农膜等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推广燃煤火电机组和锅炉超低排放技术。 三是持续推进生态保护。 组织编制《山东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加强南水北调水质保障和安全防控,推进沿河、沿湖岸线生态林带建设和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南四湖、马踏湖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加快城市老工业区、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力度,支持济南东部老工业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加快济南、青岛、淄博、临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争取济宁列入国家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范围。

(九)突出优化开放格局,推动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内外联动,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一是抢抓“一带一路”新机遇。 (1)落实好我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按照“一线串联、六廊展开,双核带动、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确定一批优先推进项目给予集中扶持。(2)研究设立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引导基金,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沿线机场、港口、道路、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省州合作机制等多双边机制作用,加强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3)统筹规划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扶持“鲁新欧”铁路货运发展。(4)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5)加快建设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在贸易、投资、服务、产业合作等领域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推进中韩铁路轮渡等重大项目实施。加快中德经济技术协作中心建设。 二是提高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新水平。 (1)推动落实我省与国家发改委签订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委省协同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钢铁、水泥、电解铝、工程机械、化工、汽车、轻工、纺织等行业,到境外建设生产、物流、销售网络,带动大型成套装备、产业标准以及上下游服务等输出。(2)支持企业到发达国家建设研发中心,并购国外优势资产、先进产能和先进技术。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到境外建设资源开发和加工生产基地。(3)创新对外投资合作财政支持方式,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力度,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比例。 三是集成外贸竞争新优势。 (1)推动产品、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出口,增加高铁机车、石油装备等大型机电设备出口,大力培育国际自主品牌建设,积极发展服务贸易。(2)扩大我省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范围,加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进口,确保已获得原油进口使用资质的地炼企业全部实现进口业绩。(3)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正式运行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善贸易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对有订单的融资需求建立审批绿色通道。(4)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支持企业通过建立海外物流枢纽、“海外仓”等方式,构建覆盖全球的物流、仓储、运营网络体系。 四是完善招商引资新机制。 (1)坚持引资与引智、引技有机结合,鼓励外资重点投向金融保险、高端制造、科技信息、技术改造、现代物流等行业。(2)加强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和产业对接。鼓励以绿地投资、增资扩股、跨国并购、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风险投资等方式利用外资。(3)全力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工作,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调整优化。

(十)突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稳定扩大就业。 精心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创业引领计划,制定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具体政策。落实好援企稳岗政策,使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积极支持产能过剩行业失业人员再就业。政府购买部分公益性岗位,提供好就业援助服务。 二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的“2+1”文体工程。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城镇中小学“大班额”消除、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等重点工程,新建、改扩建2000所幼儿园。免除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实现教育资助全覆盖。 三是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适度合理提高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开展好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和中小学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加快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 四是提高健康养老服务水平。 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高基层、中医药、急诊急救、妇幼等薄弱领域的服务能力。加快专业化的老年养护机构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新增养老床位6万张。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继续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施校园足球行动规划和青少年精英足球培养方案。 五是促进文化产业事业繁荣发展。 加快文化艺术金融试验区建设,扩大文化产业发展“金种子计划”试点,省直转制文化单位全面改制到位。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数字农家书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六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 加大依法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加强油气管道、非煤矿山、危化品等重点领域的源头预防治理。 七是抓好食安山东建设。 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和药品、中药材专项治理,加大对严重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和农村食品安全的治理力度。 八是推进法治山东建设。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完善“五位一体”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九是打好脱贫攻坚战。 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尽快开通全省扶贫开发综合平台,启动运营特色产业、小额贷款担保、公益事业等扶贫基金。全面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首批试点任务,积极争取国家同意我省实施第二批试点工程。编制实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和实施方案,研究提出相关具体扶持政策,落实好各渠道搬迁资金,尽快启动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健全脱贫攻坚领导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确保年内脱贫人口不少于120万。 十是做好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群体保障工作。 加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的联合惩戒。完善最低生活标准、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等兜底性制度,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安排保障好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特别重大。我们将在中共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接受省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省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认清任务、坚定信心,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做出积极贡献,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
山东省总工会关于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倡议书
全省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 当前,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