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经济大省省会,杭州为何给了济南“巨大震撼”?
原标题:观察|同是经济大省省会,杭州为什么给了济南“巨大震撼”?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杭州这座以西湖美景著称于世的城市,在华夏大地转型的嘹亮号角中走出一波弯道超车的‘独立行情’——不仅迈入‘GDP万亿元俱乐部’,还演绎了经济增幅由全国副省级城市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的反转大戏,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也跃居省会城市第一。”
5月中旬,山东《济南日报》分别以“看中国新经济的‘杭州样本’”、“破译‘最忆是杭州’的密码”为题,连续两天刊发大体量报道,介绍杭州经济逆势上扬的经验、做法和给济南带来的启示。
这是该报“总编辑三城行”系列报道中的两篇。这组报道的编者按写道,5月3日至7日,济南市党政考察团赴杭州、合肥、郑州考察“取经”。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形势下,三市走出了生气勃勃的转型之路,给前往考察的同志带来“巨大震撼”。济南报业集团组织记者,由总编辑、副总编辑带队赴三市采访,介绍其经验做法,供大家参考。到5月17日,系列报道已刊出六组。
此前,由济南市四套班子一把手等组成的党政考察团行程近3000公里,走访了杭州、合肥、郑州近40个点位。
“通过学习考察,发现三市变得更大、更强、更美,相比之下,我们显得不够大、不够强、不够美,这就是通过比较才发现的差距。”据报道,在考察后召开的领导干部会议上,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要求总结学习成果、梳理发展思路,通过对标先进、补齐短板,以新的面貌、思路和作为,加快推进“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杭州,济南提取了这三个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互联网经济、创业创新之城,是《济南日报》在“中国新经济一面镜子”的杭州提取的三个关键词。
一张写字台、一台电脑,就能注册成立公司;一个电话、一个信息,就能找到“店小二”上门服务;一次跑腿、一套程序,要办的手续全部完成……报道将杭州高效能的“服务型政府”的作用放在第一位,认为杭州政府一方面坚持“无为而治”,不干涉企业具体经营,通过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把属于市场的还给市场。
另一方面,该放的权力放给市场后,政府可以心无旁骛地搞好服务,像店员接待客人那样当好“店小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与市场各司其职。同时,“无为而治”也并非“无所作为”,杭州政府对市场的变化有敏锐的感知,能第一时间发现那些代表未来方向、刚刚崭露头角的企业,因势利导地帮助、推动发展。
“在长三角诸强中,杭州没有上海的基础,没有宁波的港口条件,也没有苏州的区位优势和开放程度,如果不是互联网,也许依旧是‘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旅游名城。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嵌入和生长,杭州找到了与资源禀赋契合的发展路径,理清了定位,实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弯道超车。”报道说。
杭州也曾遭遇“成长的烦恼”,经济增幅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一度退至最后一名——危机倒逼杭州寻找新抓手,被称为“一号工程”的《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2014年发布,通过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至2016年,杭州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2688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50%,以阿里巴巴、华三通信、海康威视等为代表的本土互联网企业风起云涌,腾讯、百度、京东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也纷至沓来。
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海康威视,杭州很多大企业是从零做起的本土企业,而以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栖小镇等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则已成为杭州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聚合高端要素的全新载体,“小镇经济”正培养着“小马云”,让新的“阿里巴巴”茁壮成长,为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杭州弯道超车的经验告诉我们:选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成功的前提,走好这条路则是成功的关键。这个过程中,要有‘将脑袋打开一毫米’的思想突破,要有放下架子、摆正位置的态度重构,更要有敢于担当、勇于担责的行动自觉。”《济南日报》的报道在最后写道。
随着2015年首次进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2016年又以9.5%的增幅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经济增速第一位,杭州正成为新一轮发展中的“明星”。去年,中国最著名的两大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肇始地,相继向隆起于它们之间的杭州对标。
苏州是“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在去年11月的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期间,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参加苏州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创新四问”,希望当地引领全省创新格局,尤其要解决原始创新、地标企业和创新生态的“短板”。当时,曾任浙江省长的李强专门点到深圳、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杭州滨江,要求苏州对标学习。
去年12月下旬,《苏州日报》以整版报道了杭州滨江区的“智慧经济”发展,旗下微信公众号“苏州圆桌”以《惊醒苏州:杭州的可怕,是它远不止一个阿里巴巴!》为题,解读以滨江区为代表的杭州新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因。
而当年3月,地处浙南的“温州模式”发源地温州已掀起一轮对标学习杭州的热潮。在派出党政代表团考察杭州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以后,启动百名干部挂职学习活动,108名干部分两批挂职杭州市直单位、区直单位、主要产业平台、国有企业、镇街、特色小镇等岗位,参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创新型经济和平台建设、街道管理和街区整治、特色小镇等工作。
经济发展是城市的“硬实力”,城市建设、管理是“软实力”——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从5月10日起到17日,《济南日报》以每个城市两组、每个工作日一组的节奏,已连续发布六组“总编辑三城行”,其构成大致正是这两个方面各一组报道。
另据统计,今年杭州已迎来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北京、上海、福建、黑龙江、内蒙古、江西等多个由一把手带队的外省地市党政代表团、考察团,在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平台打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济南行程三千公里考察杭州合肥郑州的背后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
杭州、合肥、郑州也都是省会城市。
2015年的数据显示,郑州的经济总量占河南全省的19.8%、合肥占安徽的25.7%、武汉占湖北的37%,而济南为9.7%,在27个省会城市首位度排名中倒数第一。
“我们再不奋起直追,有可能形成中间塌陷。”据齐鲁网今年2月报道,时任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在该省“两会”上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资源向大城市集聚是区域发展规律,未来的省际竞争就是城市群的竞争,或者说核心城市的竞争,“核心城市是集聚起来的,我们不集聚,就会被别的城市集聚;机遇是抢抓出来的,我们不去抢,必然有别的城市去抢。”
在《济南日报》“总编辑三城行”系列报道中,“杭州篇”的开头就点出:“伴随着城市崛起,杭州的GDP占浙江省的比重提升至23.8%,在全省的辐射带动力逐渐增强。”
对合肥,报道称它经历了“黄金十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从2006年起接连“超车”太原、昆明、南昌、石家庄、长春、福州6个省会城市,2016年完成6274.3亿元,在各省会城市中与排在第九位的济南“仅一步之遥”。
“2016年,郑州地区生产总值超出济南1458.1亿元,而回溯2009年,同在‘3000亿俱乐部’的郑州落后济南50亿元。”“弯道超车的‘郑州路径’”一文认为,其经验之一就是举全省之力发展郑州,“米字形”高铁、河南自贸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批“国字号”战略无一不围绕郑州做文章。
5月8日,济南市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分享赴三市考察城建管理、经济发展等的先进经验、理念,梳理发展思路,通过对标先进、补齐短板,以新的面貌、思路和作为加快推进“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
“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即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是当前济南全市的中心任务。
据当地媒体报道,三座城市都是迎着时代的浪潮准确定位,杭州提出“拥江(钱塘江)发展”,迈入“大江时代”,一个重要定位是建设世界名城;合肥将巢湖纳入版图,迈入“大湖时代”,一个重要定位是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郑州坚持以建设郑东新区为引领,确立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王文涛提出,济南必须推动“携河北跨”,坚定不移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推动由“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跨越,迈入“大河时代”。
而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比如杭州的基金小镇、梦想小镇,政府搭建平台、创造环境,吸引资本和创新创业人才在这里对接、孵化,做到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比如“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杭州、合肥、郑州都抓住了下一个风口,济南要高度重视“云+”、大数据等,抓住机会弯道超车、变道换向。
据当地媒体报道,济南这次考察安排在市、县区领导班子刚完成换届之际,就是通过学习考察来“解放思想、寻找差距、对标先进”。从精神状态看,杭州通过举办G20峰会而更自信、自豪,郑州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后士气为之一振,合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舍得精神”。学以致用重在落实、关键在干,“现在有一种‘摆拍式’干部,满足于开过会、讲过话、发过文、批过示,这是一种假作为,必须坚决反对。我们还要反对‘哼着小曲喝着酒、等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干部。学习考察了,就要把好经验、好做法用到实干中,“比如为企业服务方面,有的地方提出‘让企业最多跑一次’、‘企业一次也不用跑’,我们可以提出‘企业别跑,我来跑’,切实服务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