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指标波动背后的“三优”变化

20.10.2015  10:53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首度破7,既凸显了中国所处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又对各行各业提出了主动研究新形势、新问题、新动力的要求。

  此前,两位领导人对外的发声也已率先释放了经济增速回落的信号。习近平主席10月18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有快有慢是正常的,不能说只能加速、不能减速,这不符合经济规律。中国同国际市场密切关联,全球经济情况总体偏弱,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经济发展有让我们担忧的问题,我们正在抓紧加以解决。10月13日,李克强总理也在部分省(区、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旧动能的弱化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但新动能也在加快成长,地区经济走势呈现分化。

  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生产缓中趋稳、商品销售稳中有增、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货币信贷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大势没有改变,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在总体增速的缓和中,其背后的亮点仍让人充满希望:

  经济结构更优化,内需结构进一步改善。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

  经济质量更优质,产业动力进一步转移。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7%。经济增长动力正在从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转向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明显快于工业整体水平。高技术制造投资增速也高于工业投资1.9个百分点,而高耗能行业投资低于工业投资4.8个百分点。

  百姓生活更优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比上年同期缩小0.0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4460元,同比名义增长10.2%。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554万人,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三季度,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052元,同比增长9.1%。同时,在创业带动就业和三产带动就业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就业稳定扩大。

  从先期发布的部分经济数据来看,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后出现回升;出口降幅在三季度逐月收窄,7月、8月、9月降幅分别为9.5%、6.1%和1.1%;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

  这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已属不易。当前国内外影响因素短期内难以改变,国际上美元加息的不确定性、区域经济分化的逐渐明显、贸易红利的逐渐消退、TPP的间接影响等限制势力有增无减;国内,结构调整处于关键阶段,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速都出现了下滑,短期经济承压较大,局部地区、局部行业出现较大波动,新产业新经济还处于成长过程,多年积累的债务、人口问题也会出现负面影响。

  但同时,我们要看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在做的各项努力,尤其是在稳投资方面,通过扩大项目包、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扶持PPP模式、地方债置换、密集批复基础设施建设、推出国企改革方案等一系列方式保证投资落实。同时配合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刺激信贷,降低融资成本。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和改革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四季度下行空间并不大。工业化与信息化进一步对接,城镇化率持续提升,中西部后发优势在积蓄,养老、健康、旅游、教育、休闲有待释放巨大消费潜力。7%左右的成绩来之不易,稳增长的难度不言而喻。

  对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经济波动是完全正常的。但这种波动不应转变对中国发展基本面的看法。进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阵痛与希望并存。在这一阶段,观察中国经济不能只盯着增速,增速背后的企稳复苏态势才是需要各方关注和小心呵护的。

  原标题【 经济指标波动背后的“三优”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