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营好处多但地块零碎 土地流转需破"两难"

15.12.2014  13:17
  

□CFP供图  实行 规模经营 后,农资方面投入能下降20%-30%。



  ■编者按

  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当前,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农民有什么远虑和近忧?进城务工农民越来越多,未来谁来种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基层进行了采访。

  □ 本报记者 李忠运

  规模经营好处多,但 地块零碎 ,分散种植,加上认识上的千差万别,决定了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集中是个渐进的过程。目前来看,规模经营还面临着不小的“坎儿”。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应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规模种植之利:

  成本降产量增

  11月22日下午5点多,夜幕四合,菏泽市成武县伯乐集镇西邵庄村的一处院落内,光华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作业车辆陆续返回,农用车辆和机械放满了院子,顿时热闹起来。

  光华合作社是辐射周边15个行政村的“明星”合作社。“合作社直接与厂家谈判,一袋化肥能省下三、四十元呢!”合作社理事长邵光华说,“实行规模经营后,光农资方面的投入就能降下20%-30%,零碎地块合并后,田梗没了,又多出一部分地,一减一增,一亩地能多收入300多元!

  成立于2011年的光华合作社,除对入社社员的土地实行耕、种、管、收的统一管理外,还对未入社农民愿流转土地的积极承包,不愿流转但愿意托管土地的积极签订托管协议。目前,合作社已托管土地18760亩、流转土地1500多亩,服务区域扩大到了周边15个行政村,服务区域内年产优质小麦78万公斤、玉米67万公斤,年产量平均提高20%。

  据估算,仅使用农业机械一项,由光华合作社托管服务比农户自行租用,每年每亩土地就节省资金30—50元。

  2013年,入社社员年人均纯收入8600元,人均增收1433.3元。

  土地流转之困:

  所有农户同意很难

  伯乐集镇镇长付成勇最近很忙。因为光华合作社准备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每天上午8点,付成勇就领着乡干部集合下村,动员群众把土地流转出去。

  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农民正在深受着“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顾不上挣钱,花钱种地成本高,土地撂荒又不甘心”的现实困扰。土地流转腾出了农村劳动力,大部分人非常乐意,但要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需要征得承包土地的所有农户的同意。“90%、甚至95%的群众工作好做,剩下10%、5%的不同意就很难办!”付成勇感慨。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如果按一季小麦一季玉米来算,每亩按产小麦600公斤、玉米600公斤计算,去掉农资及播种、机收等成本,每亩收入不会超过600元,而且有限的土地把农民死死地困住了。但问题是部分农民没有成本意识,“我自己的地算啥工钱啊!给我多少钱,地也不流转!

  邵光华也为此直犯愁:“你种粮食,他种大蒜,集中耕作和飞机喷洒农药就无法实现。”他挠了挠头:“实在不行,我晚上拎瓶酒去做做工作。

  据了解,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民,大多五、六十岁,种了一辈子地,对土地有感情,因而不愿流转。

  而对部分外出打工的农民来说,土地流转往往在亲戚朋友之间进行,导致东一块、西一块,难以实现集中连片,土地的流入方不能确定土地的使用期限,没有培育和养护土地的积极性,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维护少数农户的合法权益与引导规模农业发展之间面临冲突。如何解决这对矛盾,还有赖乡村干部反复细致的工作。

  农民出路之问:

  流转之后能干啥

  西邵庄村党支部书记邵先奎说:“地是农民的命根。对五、六十岁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除了种地,不会干别的。很多人担心,流转之后能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