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缓解三农融资难 试点推广面临多重制约

31.10.2014  19:55

  目前国家已从政策层面赋予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抵押、担保权能。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银行在部分地区推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盘活了农村土地资产,有效缓解“三农”融资难题。但由于相关制度不配套,目前试点推广仍面临诸多难题。

  农民贷款难,难在缺少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有些银行创新性地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抵押品范围。据记者了解,在土地流转市场较成熟且土地规模经营的地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成效明显。

  襄阳市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涛对记者表示,去年他计划投资640万元引进高效灌溉和烘干项目,但有300万元的资金缺口。农业银行以他的1500亩土地15年的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向他发放一笔三年期贷款300万元。利用该贷款,宋涛完成高效灌溉项目建设,购置8台粮食烘干机。

  在全国,像宋涛这样受益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家庭农场主还有很多。截至9月末,农业银行已在吉林、湖北、福建、重庆、山东5省8市(县)分行试点开办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累计发放贷款3.93亿元,支持农户2280户。

  “作为农民的核心资产,土地承包经营权如果能够被纳入抵押品范围,将有效缓解三农贷款难题。同时将提高农民扩大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存在各种体制机制和法律方面障碍,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大范围推广有一定难度。

  农行襄阳支行农户金融部负责人骆华告诉记者,土地流转不规范、抵押登记办理难、价值评估难是试点前期遇到的三大障碍。“提供抵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有合法的承包、流转经营协议,但很多农户在土地流转时仅是口头约定;放款前需办理合法规范的抵押登记,没有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是做不成的;一些部门对银行内部的价值评估不认可,请专业资产评估公司花费的时间很长。”  贷款的后续风险也不容忽视。农行吉林分行副行长王金山表示,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缓慢,缺少权威的流转中介,一旦经营户出现贷款违约,银行难以处置抵押的土地经营权。

  “虽有国家政策支持,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在法律上尚处于禁区。一旦发生违约,产生诉讼,银行得不到任何法律上的支持。”农业银行三农业务总监赵忠世表示。

  对于开办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银行有积极性也有顾虑,但更多的是期盼:土地确权的进度要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要尽快搭建并实质运作,风险资金的补偿力度要加大,相关法律的修订要及时跟进……

  “尽快建设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价值评估市场,建立统一的综合农村产权登记机关。同时要设立土地经营权交易所,活跃土地经营权交易,解决贷款抵押物处置、变现问题。”王金山表示。

  赵忠世建议,对我国现行担保法、物权法等相关条款进行修订完善。尽快将农村耕地、宅基地、自留地和自留山等土地使用权抵押纳入法律许可范围,确保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得到法律保障。

  专家认为政府应建立专门的贷款损失保障或风险补偿机制。在贷款发生违约、金融机构实现抵押权较困难时,实施抵押物收购或进行贷款风险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