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打开中国发展的动力转换之门

18.12.2015  11:03
调结构:打开中国发展的动力转换之门

  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 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经济体。

  面向“十三五”,克难前行,完成“惊险一跃”,方能顺利地迈向复兴的彼岸。

  穿越经济发展“三峡”,创造新的发展奇迹,必须打开一扇门。

  这扇门就是结构。

  这是攸关民族复兴、百年梦想的抉择,是一场必须完成的自我革命。

  大视野下再认识:结构调整是发展之要

  6.9%——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在换挡中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如何看待这一数字背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

  权威人士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难以消减,有世界经济乱云飞渡的波及,有中国自身体量庞大的新特点,但根子是结构性问题,看似需求放缓,实则有效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从国际上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其内涵发生深刻变化——

  看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体量在增大,世界经济却在放缓,带动力明显减弱;观贸易,发达国家纷纷去债务化,加之保护主义抬头,市场逐步萎缩,我国出口增长不可避免遇阻;察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减弱。

  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正使国民经济经受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

  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不但拖累经济发展,还将制约持续发展后劲;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经济运行潜在风险增多,经济社会发展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

  衡量经济发展有两把标尺,一把是总量,一把是结构。前者代表的是速度和规模,后者反映的是质量和效率。

  从历史视角观察,外延式增长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正是廉价要素大规模投入和潜在市场需求集中释放的强大动力,支撑起令世界惊叹的快速增长。

  但毋庸讳言,旧动力的落点通常打在需求侧,短时间可以为经济下滑“刹车”,为启动经济“点火”,但长期过度使用则会给经济带来结构性后遗症。

  结构经济学指出,经济高位增长与结构失衡并存,将导致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降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被严重侵蚀,经济系统出现局部甚至全局的紊乱。

  “实践表明,长期过度使用强刺激、高投资等宏观政策,只会带来生产要素错配、投资回报递减、企业活力下降、产能严重过剩等副作用。”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当前,经济下行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增长下滑,而工业下滑主要是产业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内蒙古鄂尔多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总量巨大却结构单一,因煤而兴也因煤而痛,繁盛时被冠以“小香港”,萧条后一度被媒体称为“鬼城”。

  曾几何时,巨量的市场需求让煤炭价格一飞冲天,但对速度与扩张的追求最终让这一行业陷入“资源诅咒”。

  3年前,煤炭市场风云突变,供需迅速逆转,煤价一路下挫,“黄金十年”终结。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煤炭库存已持续46个月超过3亿吨,价格跌回2004年末水平;今年前三季度,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出现断崖式急降,由去年同期盈利450.2亿元变为亏损8.1亿元。

“煤炭行业的大逆转引发投资增速下降,财政收入锐减,债务增加资金链趋紧,就业岗位减少社会稳定压力加大,资源型地区可谓雪上加霜。”国务院发展研

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

  产能过剩已成中国经济运行中最致命的“恶性肿瘤”——

  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产能扩张,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行业产能都达到或超过上限,绝对过剩和周期性过剩同时显现,PPI连续近50个月负增长,企业盈利状况持续恶化,生产领域已现通缩。

  新常态下,如果说产能过剩是结构性问题的表象,经济运行逐步呈现的一系列新特点、新规律则直指结构性问题的本质。

  需求条件不同以往——

  传统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拉动经济的作用明显弱化,投资尚有空间但带动力已然下降,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导致消费集中爆发力减弱。

  供给条件深刻变化——

  “人口红利”快速消失下面对“刘易斯拐点”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甚至达到极限,成本提升让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持续下降。

  结构积弊愈演愈烈,变革洪流浩浩荡荡。资源禀赋变化之后,发展路径决不能就此被堵死——

  如果不调整结构,投资就没有效益,无法偿还的贷款借债形成坏账后,财政金融风险将陡然增大;

  如果不调整结构,产品就没有市场,过剩的中低端产品不可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如果不调整结构,企业就没有利润、员工就没有收入,也难以依靠实体经济挖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如果不调整结构,政府就没有税收,民生和公共服务无从改善,社会也难以和谐稳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要发展,而发展应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风险挑战倒逼之下,调整结构、转换动力是必然选择。

  煤炭干馏得到焦炭,焦炭在高温下制得粗煤气,经脱硫、脱碳获得洁净的一氧化碳与氢气混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烃类产品,进一步加工可以产出汽油、柴油和液化天然气……

  今天的鄂尔多斯,非煤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比重高达46%以上,比3年前提升16.6个百分点。

  今天的鄂尔多斯,黑色煤炭转化为清洁能源的质变时刻在进行着。痛定思痛,一场以煤为主角的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攻坚战已经打响。

  守住信心,共克时艰,就能守住经济发展的希望。这是必须经历的转型阵痛。

  新常态新分化:结构调整迎来“重要窗口期”

  广东东莞厚街镇,中国最大的制鞋出口基地。

  尽管出口量上升15%,但东莞绿洲鞋业总经理、台商李嘉泉仍感到沉重压力:出口单价被压低了2%,3000多元的月薪还招工不足,而在越南不到一半的月薪就让年轻工人蜂拥而至,做一双鞋的成本至少低3美元。

  “三年前客户报价会给我们‘八趴’(8%)毛利,现在低到‘三趴’。各种成本都在涨,只能靠把量做大,一直扩充很辛苦。”李嘉泉快言快语,“我们尽力坚守,提升技术增强议价权,但可能再过五年,大陆代工出口和东南亚比起来就没什么优势了。”

  对成本最为敏感的制鞋业,半个世纪以来从欧美迁到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大陆,如今出现向东南亚和非洲迁移的新趋势。

  距此60公里的深圳,曾经是依靠“三来一补”代工快速崛起的城市,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

  “80后”汪滔以36亿美元的身价,挺进《福布斯》全球科技界富豪100强。他在深圳一间民房里创立的大疆公司,十年不到已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70%,估值达到80亿美元。

建立特区35年来,深圳已完成几轮大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今天,在深圳居主导地位的支撑产业已经从“三来一补”变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华为、中兴、腾讯等一

个个令国人骄傲的名字使得这里生机勃勃。

  今天的深圳,再一次以结构创新托起傲人的“深圳速度”:前三季度经济增长8.7%,不仅高于全国和广东省同期增速,而且比上半年增速还加快了0.3个百分点。其经济活力和滚滚财源,让省会广州的一些官员感叹“深圳的结构调整走在前头、吃到甜头”。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这一阶段,恰恰是产业结构变化最剧烈的时候。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行业区域分化明显,既是严峻挑战,更是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宝贵机遇,由此带来的市场出清、产业升级的“重要窗口期”,稍纵即逝,必须牢牢抓住,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牢牢抓住“重要窗口期”,就要更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牢牢抓住“重要窗口期”,就必须夯实基础,力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任何一个经济强国都离不开强大的实体经济支撑。德国的机械制造、日本的电子产品都是其核心竞争力,即便是金融等虚拟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也提出了“回归制造业”。而国内实体经济面临成本快速攀升、竞争力不断减弱等突出困难,资金出现“脱实向虚”倾向,必须尽快扭转。

  放眼“十三五”,既是结构调整的“剧烈承压期”,更是结构调整的“重要窗口期”,有着一系列有利条件,一些积极变化正在发生。

  ——释放“人力资源红利”,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仍大有空间,将成为重塑新动力的核心。

  虽然“人口红利”在快速消退,但我国2.7亿农民工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普遍较低,通过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可以大幅提高劳动力技能和素质,加上每年700多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完全有可能用“人力资源红利”接续“人口红利”。

  此外,当前许多资金被低效部门和效益低下企业占用,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可大幅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经济总量的“蛋糕”日益扩大,为结构调整提供了回旋空间。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量近50万亿元,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近13万亿元,能够承受结构调整的代价。

  面对企业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等艰巨任务,河北省采取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的政策,今年1至10月,全省共有67户企业享受了援企稳岗政策,获得稳岗补贴1.52亿元。

  ——结构趋于优化的苗头已经显现,需求、产业、收入分配、空间发展等结构,正在出现历史性“拐点”。

  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仅增长0.8%,铁路公路水路货运量增长4.1%,经济增速却达到6.9%。经济学家指出,个中奥秘,就在于第三产业占比的历史性飞跃。

  ——新技术的涌现,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应用和相关产业的突飞猛进,为后发国家提供了结构调整“弯道超车”的巨大可能。

  今年中秋节,“3D打印月饼”热销市场。通过3D打印的模具,月饼可实现小批量个性化定制。10块钱一个的月饼,打上个性化标志后卖到16块钱。杭州杉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虞洋坦言,传统制造业竞争太激烈,毛利最多百分之三四;3D打印开辟新空间,净利润超过三成。

“‘互联网+’时代个性化生产、

“‘互联网+’时代个性化生产、个性化消费是大势所趋。”国务院参事汤敏认为,这不仅创造新的需求,更是结构的优化和再造。

  结构决定未来——

  如果把经济体比作人体,那么结构调整就如同人体的新陈代谢。经济下行既是巨大的挑战,更是“腾笼换鸟”、调整结构、转换动力的良机。

  分化孕育希望——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已经显现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新希望。必须牢牢抓住结构调整的“重要窗口期”,吐故纳新,接力前行。

  大调整新路径: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动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协调要动力

  大调整当有新路径。

  如果说“失衡”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最主要标签,那么“均衡”就是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主攻方向。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眼中,新常态下的调结构,关键要实现一系列均衡——

  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更加均衡;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更加均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更加均衡……

  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重大突破,政策举措是否对路有力,将决定中国经济动力转换的成败。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旋钮——

  进入“十三五”,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已不在扩张经济总量,而在提高经济质量,一言以蔽之,就是提高生产率。

  好比西医的强心针和中医的汤药调理,经济学家认为,供给侧改革重在依靠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降低企业税率、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一系列长效措施,最终将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跃升。

  今天,中国经济正在按下这一动力转换的“快进键”:从简政放权到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鼓励创新创业到为企业减税降费,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财税、金融、价格、国企等领域改革……

  以市场之手出清过剩产能,这是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之举——

  无锡尚德,昔日全球光伏产业的龙头大哥。这家企业曾经在短短8年间,从在纽交所风光上市,到一度陷入严重产能过剩和资金链危机。

  而在毗邻无锡的常州,同样是光伏产业,天合光能却尝到了靠市场找机会的甜头。

  “我们在印度看到,有商人在马背上放两块光伏电板,走街串巷做手机充电生意,这给我们很大触动,追加了在南亚市场的投资。”天合光能媒体关系副总监叶超说。

  今年三季度,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出货量创行业季度纪录,成为全球翘楚。

  冰火两重天的企业命运背后,市场力量清晰可见:依靠市场,产能均衡;脱离市场,产能过剩。

  对于这一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恶性肿瘤”,到了痛下决心实施“外科手术”的关键节点。

  “产能过剩出清关键,是依靠市场之手实施兼并重组,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让没有市场前景的、该倒闭的企业倒闭掉。”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说。

  打开动力转换之门,更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上海,中国经济发展最前沿城市。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经济增长6.8%。其中,投资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0.7个百分点。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说。

  上海两个增长率的此消彼长,意味着经济发展正在上演新旧动力转换。

  世界研发1000强企业中,70多家在上海设立全球性和区域性研发总部,仅次于硅谷和东京。

  北京,中关村。昔日图书零售批发业聚集地,如今成为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和创业训练营。

  仅仅一年多,这条200米长的创业大街,日均孵化创业企业1.6家,平均每天有一家企业获得融资,平均每家企业融资500万元。

  创新,是未来中国必须遵循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中国决策者心中重过千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劳动、资本和技术创新是支撑一国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在投资增速下降、人口红利弱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已经到了靠创新投入来驱动经济的时候,不可逾越,别无选择。”李扬说。

  一方面推进创新突破,把旧动力积累的优势转化为新动力成长的条件,这是动力转换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促进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这将决定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成败。

  “独特的创新模式正让中国成为全球创新领先者之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客座教授布鲁斯·马科恩认为,中国大规模、高增速、多样化的市场特色,正使其成为竞争性创新行为的“培养皿”。

  大盘取厚势,官子有妙招。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是动力转换的又一出“大戏”——

  出门打工,是我国中西部农民多年来共同的命运选择。不过在今天,回乡就业创业,却可能开启他们的人生新走向。

  42岁的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农民杨永秀,今年过完年后就没再去广东的电子厂上班。他回到江津在当地一家笔记本电脑工厂上起了班,过上了每天能与家人团聚的巴适日子。

  杨永秀个体命运骤然改变的背后,是中国区域结构加快调整、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大潮。

  “通过承接东部乃至国际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庆正快速崛起为世界级电子产业基地。”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

  重庆,地处中国纵深腹地。今天,全球每三台笔记本计算机,就有一台产自这里。几年间,重庆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6倍,内陆地区排名第一。

  如果用下围棋来形容中国区域发展,从沿海到内地,从布局“金角银边”到“决战中部”,随着棋局行至中盘,中西部地区有望缔造出不同于“沿海增长极”的“内陆增长极”。

  胡焕庸线,是东北起自黑龙江瑷珲、西南至云南腾冲之间的直线,因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而得名。它划出了东部与西部、富裕与贫穷,也划出了中国区域经济的长期失衡。

  随着区域协调的演进,经济层面的胡焕庸线正逐渐消失,增长的潜在动能得到释放。

  协调发展不止区域协同“一子”。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空间将在协调中拓宽,发展后劲正在协调中增强。

  目标既定,路径清晰。中国经济向着更均衡更优化的结构奋勇攻坚。

  ……

  “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正待启航。

  此时此刻,处于发展关键时点上的中国,愈发吸引全世界的瞩目和倾听。

  从安塔利亚到马尼拉,从巴黎到约翰内斯堡,国家主席习近平不断向世界传递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强烈信号——

  “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我们强调坚持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经济中的深层次和中长期问题,让中国经济走得更好更稳更远。”

“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

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工业化需要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好自身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全球配置。”

  ……

  这是创新增长路径的关键抉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不仅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也是引领经济结构重塑的一场深刻变革。

  蓝图振奋人心,目标催人奋进。

  前进路上,尽管会有巨大的改革阵痛,尽管会有诸多的风险挑战,但我们有更坚定的意志、更科学的方法,打开结构之门,激活增长动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推动中国巨轮向着“两个一百年”目标扬帆远航。(记者张宿堂、陈二厚、赵超、刘铮、王宇、韩洁)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
全国“三区三州”海拔最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
  记者从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获悉:13日,随着平均海拔5049米的西藏措勤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段导线展放工作顺利完成,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项目中海拔最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完成建设任务。截至目前,西藏“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工程主体进度已完成76.中国山东网
循序渐进重启经济 中国经验受到国际社会关注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