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航积极推进维修能力建设 提高生产运行效率
山航工程技术公司针对内外部形势和年度工作目标,实施新举措,细化运行管控措施,增强资源获取能力,提高管理效率,加强风险管控,积极推进维修能力建设。一是增强资源获取能力,提高外站保障效率。细化新航线开飞评估准备流程,建立标准化的地区开飞准备单。梳理基于TOP12的在飞航站当地所需维修资源,建立个性化的航站、基地航材维修资源库,提高了排故效率。持续动态梳理在飞航站的各项维修资源,完善航站个性化应急排故预案。加强与兄弟公司的联动,争取尽可能多的签署一对一互援协议,共享偏远航站维修资源,提升整体保障效率并节约成本。制定《工程技术公司外出排故保障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理顺保障流程;梳理近3年导致航班延误的不正常事件,建立飞机常见问题快速处置方案和复杂问题处理生产准备单。二是细化运行管控措施,提高生产运行效率。完善飞机技术放行和生产放行双重把关机制,建立三级生产管控体系,明确各级管控职责。梳理航班保障信息传递流程,开展航班调整风险分析,完善航班调整决策机制,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梳理维修品质工作项目,建立联动分析机制,提高生产运行类问题的解决效率。三是加强风险管控,提升外委安全裕度。开展航站外委单位排故风险梳理,识别5项危险源并制定管控措施。加强外委维修单位库房时控件、收发料控制管理,对频发问题和基地重点管控。实施外委应急资料保障职责及外委工作项目人员资格、授权管控,开展风险分析,制定管控措施。四是积极推进维修能力建设。编制《维修基地维修能力提升计划督办表》,指定专人负责计划的督导办理。从目前情况看,各维修基地均已按照提升计划有条不紊推进相关准备工作,特别是在部分结构修理项目、航线维修和定检维修能力提升方面工作成绩明显(如NDT、蒙皮划痕/凹坑整形修理、发动机孔探、青岛83P检、厦门12P检以下定检能力申请的启动等项目)。五是持续优化岗位培训体系,开展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内部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在各部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对规章、手册、程序的修订进行《机务人员训练大纲》的梳理。梳理编制雇佣航站、驻外人员培训内容。在提升内部培训能力的基础上,总结泉州等雇佣航站和重庆、海口、乌鲁木齐、贵阳等基地培训经验,优化雇佣航站人员资质管控与培养模式。根据后备人才培养情况,汇总各方面实施经验,优化完善培养方案,滚动实施后续培养计划,在留人育人的基础上,体现公司关爱的理念,为工程技术公司建立一套相对系统、完善的业务人才培养体系。(文章来源:山东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