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采编人员将拥有记者证 是强心剂还是双刃剑?
中国山东网11月7日讯 (记者 王晔)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9日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全国新闻网站正式推行新闻记者证制度。全国范围内的新闻网站采编人员由此正式纳入统一管理。
通知指出,首批实施范围是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批准的且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一类资质并符合条件的新闻网站,申领人员应为新闻网站编制内或者正式聘用的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且具有一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的人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新闻网站编辑记者培训和资格审核把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核发记者证。
通知的下达,也就意味着一直以来默默采访的网媒记者,终于可以“持证上岗”了。然而这种名正言顺是会为网媒记者们的采访提供便利,打上一针强心剂?还是会为网媒记者们增添压力,成为一把双刃剑?这张记者证对网媒记者来说又有怎样的分量?
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符合发证资质的网媒记者,一些记者认为有了记者证采访更加方便,也更名正言顺;另一些则认为,有没有记者证都不会影响采访,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弊端。
期待:摆脱尴尬地位 可以名正言顺采访
一些山东省级网媒记者对记者证充满期待,“平时出去采访因为没有记者证,觉得自己不是正式的记者,不如纸媒。”一位记者表示,有了记者证,出去采访会方便一些,也不用担心采访时,因为没有记者证就被拦在外面了。
在期待的同时,也有网媒记者提出了对发记者证的看法与希望。一位网媒记者表示,这从一定角度来说是好事,网媒记者终于摆脱尴尬了,但是希望换发能更加贴近实际,方式更加科学灵活。“因为网媒人员调整和流动较快,很多一线记者没有记者证,但是值班编辑甚至办公室行政人员却有证件,这就会造成一些困扰。”
担忧:网媒记者证发放门槛应提高 防止滥竽充数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2014年上半年,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9个小时;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随着网民数量的日益庞大,网络传播备受重视,而相较于一些网媒记者的期待,一部分网媒记者对此表示担忧。
一位记者称,其实发证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很多事情并不是有了记者证就允许采访,还要看所在媒体的资质。“发记者证确实会方便网媒记者外出采访,相当于网媒记者采访的权威性凭证,但方便的同时也约束记者自身,记者证的考取可以激励记者不断提升自身的个人素质。”
这位记者表示,对网媒记者证的颁发应该慎重,网络媒体发展迅速,随之产生大批的网媒记者,如果网媒记者证门槛较低的话,将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他说,新闻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做,需要有专业素养,拥有记者证的优秀的新闻记者会越来越多,滥竽充数的采编人员在这个行业里生存会越来越困难。如果颁发过程出现漏洞,也会给新闻传播带来困扰,不能避免一些滥竽充数的记者以记者证为“武器”发布不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