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唐代银铤亮相沈阳
01.11.2014 17:22
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沈阳8月1日专电(赵洪南) 沈阳金融博物馆于近日展出一件罕见的唐代笏型银铤。之所以说它罕见,是因为在唐代,白银的使用范围有限,基本上是作为贡银和税银在进贡、进奉、赋税等领域内使用,和百姓日常生活联系不大。
这件唐代笏型银铤,通体黑色包浆,两端粗细不同,有一尺来长,猛一看像是过去洗衣服用的棒槌。
沈阳金融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刘磊介绍,唐代虽然是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一个朝代,但是白银——这种在后世广为应用的硬通货,在当时还属于比较罕见的物件儿。
“唐虽然幅员辽阔,但由于当时开采冶炼水平有限,全国全年的白银产量只有一万五千两,而且铸造出的银铤或银饼,远没有后世那么规范整齐,存在着同样规格的成品轻重不一、厚薄不均的情况,如果作为日常交易的货币在民间流通确实是既不够用又不好用。”刘磊说。
“唐代给皇帝进奉金银器主要是为了邀恩取宠、晋升官位。既然是给皇上进奉,当然要写上自己的名字,所以银铤大多錾有铭文、标记。”刘磊说,沈阳金融博物馆馆藏唐代笏型银铤虽然目前未见任何錾刻的铭文,属于素面无字银铤一类,但是同一时期的笏型银铤发现有6件刻有“杨国忠进奉银”的银铤。
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01.11.2014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