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旭刘欢20年前旧照 曾国外合唱情歌
在《中国好歌曲》录像现场,罗中旭的演唱结束后,看着站在面前舞台上的罗中旭,导师刘欢感慨道:“我十几年没听到过他唱歌了,刚才他的声音,我真没有分辨出来。”
事实上,上一次刘欢和罗中旭以评委和参赛学员的身份相处,还是1995年的罗马尼亚金鹿杯国际流行音乐节,当时32岁的刘欢是音乐节的评审,26岁的罗中旭则是代表中国参加音乐节的唱作人。20年一个轮回,2015年开年,当罗中旭以一首抒情之作《恋人》再次站在刘欢面前时,他第二次得到了刘欢的认可。
23岁签约成公司最年轻歌手:那时人们不捧“小鲜肉”
1992年,香港流行乐坛的四位人气男歌手被当时香港的“演唱会之父”张耀荣命名为“四大天王”,成为香港娱乐业黄金时代的标志,而在1992年的上海,因为觉得“都是唱港台的歌曲实在没什么意思”,23岁的罗中旭正在自己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他一边在上海广播电视乐团和上海轻音乐团担任歌手的工作,一边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自己的创作,有时候先设计和声再写旋律,有时候则是旋律来了就记成曲谱。在很多个灵感迸发的夜里,罗中旭慢慢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当时,他的梦想是出一张十首歌都是自己创作的唱片。一个偶然的机会,上海音乐电台的老师听到了罗中旭一首名为《憧憬》的原创作品,这首歌后来被收录于《星光灿烂》这张专辑中。因为惊艳于当时年仅23岁的罗中旭的音乐才华,这位老师把这首歌和罗中旭本人一起推荐到了自己认识的唱片公司那里。1993年,罗中旭签约香港百代唱片公司。
23岁的帅气男歌手,还会创作,放在现在,是“小鲜肉”,是“男神”,是唱片公司和娱乐圈追捧热议的对象。但在90年代初,百代并没有看到这位公司最年轻艺人身上的潜质,虽然与罗中旭签订了合约,但还是把重心放在一些资历比较深的艺人身上。尽管心里着急,罗中旭对自己的音乐才华还是充满信心:“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地创作,靠自己的力量证明给大家看自己是能做得到的。”在这种对未来向往和现实苦闷杂糅的心情中,罗中旭创作出了《星光灿烂》这首作品:“想哭的时候不会说声难过,也不会在乎别人回怎么说,等待已久的梦只有自己知道,不会向谁说还是想做回自我。”从那时起,他就习惯于将音乐创作当做抒发自己心情的一个窗口,后来的许多作品,也都是内心情感“外溢”的产物。
初遇评审刘欢,酒店共唱《When I fall in love》
1995年,离开了百代的罗中旭前往北京发展,时值他的新公司要选送艺人及其作品参加罗马尼亚第8届金鹿杯国际流行音乐节。“虽然说是我们代表中国去参加这个比赛,但是这个比赛级别比较高,不是中国选出来哪个选手给他就可以了。我们的资料必须要他们先看过,他们自己筛选才能够继续参选。”由于这样的规定,虽然本意是希望公司的其他歌手能交好运,唱片公司老板还是把罗中旭的《星光灿烂》一起递交给了音乐节组委会:“我是被公司给搭配进去的,本来不是选我的,是选一些女歌手的,我的公司就觉得我还不错,就把一些我的资料一同发到欧洲去了。”最后,罗马尼亚国际流行音乐节评审团从中国几大唱片公司提交的20多名歌手中选出了罗中旭前往欧洲参加比赛,罗中旭至今回忆起来依然为这个结果感到庆幸:“如果是中国这边选人的话,并不会选我去的。”
在《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罗中旭也提到了这段经历:“当年在罗马尼亚的情景我依然历历在目。我和刘欢老师畅谈音乐,那天晚上确实是令我非常感动。”他口中的那个晚上是他造访欧洲的第一夜,他和刘欢都因为时差而无法入睡,正好他们入住的酒店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花园,二人就相约一起到花园散步:“我们边散步边天南海北地聊音乐,刘欢老师是教欧洲音乐史的,对欧洲音乐史还有美国音乐都非常了解,我们从流行聊到爵士。”聊到兴起,刘欢和罗中旭还会一起哼唱二人都喜欢的爵士老歌——Celine dion的《When I fall in love》,罗中旭至今记得这首歌中他最喜欢的两句:When I fall in love,it will be forever,就像他对音乐、对创作一样。
秀技术?“我创作时不考虑演唱的难度”
录像时,刘欢在上台为罗中旭的《星光灿烂》进行钢琴伴奏后,突然发现了这首歌的特别之处:“刚才弹琴,我才发现原来这首《星光灿烂》其实没有前奏,就一个滚场,然后就开口,直接唱起来。”对于专业人士,他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固定音高”,演唱者要在没有任何前奏铺垫的情况下,一开口就在调上。这种技巧对歌手的要求很高,即便刘欢口中,这也是“对很多唱歌的人来说没有办法企及的一个技术。”然而,在罗中旭创作的作品中,不止《星光灿烂》,登上“好歌曲”舞台的《恋人》在内的一些作品用的也是“固定音高”。罗中旭坦言,他当年创作《星光灿烂》时,其实也还并不能驾驭“固定音高”的演唱难度:“这个只有多练。”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在作品中加入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作品音乐上的效果,我创作时不考虑演唱的难度。”
尽管有20多年的创作经历,罗中旭还是免不了为了写一首好歌纠结:“我们写歌的时候特别注意副歌部分的第一句和第二句,这个地方应该是精粹或者精华,要经过反复提炼,要经过很多尝试才能得到的。”他写歌快的时候十分钟就完工,比如《星光灿烂》从有最初的旋律到最后歌曲成型只花了一天时间;但慢的时候他要写写停停,反复纠结两、三个月都不一定能写好。虽然《星光灿烂》最为人熟知,但相比这样明亮辉煌的大调,罗中旭本人更喜欢小调的旋律:“小调是我比较喜欢的音乐的色彩,比较忧郁一些,我的作品里《见与不见》、《起风的黄昏》、《如果你不再爱了》都是小调。”
“歌手“来到“好歌曲”:最想被肯定的是自己的创作
很多人都以为罗中旭是节目组找来的“重磅大咖”,事实上,他和很多热爱原创音乐的唱作人一样,是自己主动报的名。听说罗中旭想来,导演组非常惊讶。第一次见面时,罗中旭向导演袒露了当前他内心的迷茫:“我写了100多首歌,但是没有人记得,所有人说的都是《星光灿烂》,反正‘好歌曲’他们也看不到我,我就来试试看吧。”
虽然成名已久,但在正式录制前的试音过程中,罗中旭和其他学员一样,没有受到任何特殊化对待。导演还记得,和乐队时,罗中旭在现场等了整整五小时:“我们一天只能合十个人,罗大哥也一起在那儿等,下午三点多钟一直到晚上八点多钟才合上,一句话没发过就在那儿等着。”排练时每逢音乐老师给罗中旭一些建议,罗中旭站在台中间听不太清,就每次走5、6米到音乐老师面前来听他说话,“特别谦逊”。
事后回忆登上“好歌曲”舞台前的心情,罗中旭本人似乎十分从容:“压力肯定有,顾虑也会有,就是赢了大家觉得正常,或许还觉得有内幕,输了对我来说就很丢脸。当然也并不是说完全在于这方面,平时上台前要练声、背歌词,这些该做的准备总归是要有的。”而据对接导演回忆,上台前罗中旭一直沉默地在化妆间门口来回晃,直到后来陪着他们被门口的冷风吹得受不了了,他才回到化妆间的角落里,戴上耳机不发一言地听歌。“他心里面还是觉得来‘好歌曲’是挺重要的一件事”。
年少时“出一张十首歌都是自己创作的唱片”的梦在《星光灿烂》这张专辑就已经实现,但因为英俊帅气的外形,罗中旭一直被观众当作一个偶像歌手,创作实力常常被忽略,在“好歌曲”的舞台上,他说过一段话:“我出了差不多有13张唱片,可以非常自豪地说,95%的歌曲都是来自于自己的词曲创作,但是一提起罗中旭,大家还是会首先想到的传唱度最高的这首《星光灿烂》。”这同时也是他为什么选择来到《中国好歌曲》的理由:“其实之前我并不了解这个节目的学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我只是觉得这个舞台是对所有热爱音乐和原创的歌手和唱作人开放的,我相信有很多不管是专业的还是民间的音乐人都会来到这个舞台。”“中国有很多唱歌类的节目,其实一些成名歌手比赛唱歌的节目我也曾经有去的冲动,但是作为音乐人,我觉得做好的原创、做好的音乐才能算是自己对乐坛的一点小贡献吧。我创作这么多年,如果再回来唱《星光灿烂》或是别的歌手的成名作,都是没有意义的。我最想得到大家肯定的还是在创作这方面,作为‘唱作人’罗中旭让大家记住我和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