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羊鞭,他扛了23年

23.01.2015  20:15

早时靠它供一双儿女上大学,现在靠它老两口衣食无忧

       ▲这条羊鞭跟了罗凯东23年。

  今年63岁的无棣县佘家镇西张村农民罗凯东,嘴里一个牙也没了,他说,满口牙5年前就掉光了。认识罗凯东的人都知道,他的牙是因为早年在荒地里放羊时,吃雪啃冰才掉没的。
儿女等钱用,只能去“混穷
  1990年过春节时,罗凯东做出个决定:去混穷。他说,当时做这个决定,是因为他知道以后太需要钱。女儿、儿子都在上初中,学习很好,以后上高中、上大学,都需要花钱。家里只有3亩地,不管怎么种,都不可能供起两个孩子上学。
  罗凯东所说的混穷,是到百家坨放羊。百家坨是无棣与沾化两县交界处的一片低洼荒地,离西张村20里远,面积有3000多亩。到百家坨放羊虽然能挣钱,但太苦了,要不是家里等着用钱,没人愿到那个地方放羊。这便在当地有了到百家坨放羊是“混穷”的说法。
  1991年春天,罗凯东贷了一万元款,加上凑来的钱,买来20头小牛、60多只小绵羊。他扛着鞭子,从家里赶着这群牛羊,向百家坨走去。他手中的鞭子,是自己刚刚做的。
  当时,在百家坨那3000多亩荒地里“混穷”的,加上罗凯东,共有4个人。
土坯小屋里住了13年
  进了百家坨,四处是荒野。罗凯东用土坯建羊圈时,也用土坯给自己建起个不到两米高的土屋,这是他以后吃住的地方。
  1994年,女儿考上大学,需要一万多元的学费、生活费。懂事的女儿知道家里没钱,便说什么也不去上大学。正在上高一的弟弟听说姐姐不去上大学,直接把铺盖带回家,他的意见是:他不上了,让姐姐去上。罗凯东说:“人活着要有志气,你们姐弟俩都去上学,再苦,我也要把你们供出来。”罗凯东把放养的牛全卖了,凑齐了女儿上大学的费用。此后,他便只放绵羊。
  罗凯东放羊,采取的是留母卖羔办法。当时羊价低,3个月的羊羔才卖七八十元钱。多的时候,他一年能卖100多只羊羔,少的时候也能卖七八十只。靠卖羊羔,他成为村里挣钱最多的人。
  1998年,复读了一年的儿子考上大学。罗凯东说,女儿、儿子上大学,加起来共花费了至少13万元钱。这些钱,全是他放羊挣来的。2004年,孩子都参加工作了,再加上因开发百家坨的荒地越来越小,罗凯东便把羊卖掉,回了家。
遭的那个罪,苦但值得
  说起当年在百家坨放羊时的情景,罗凯东多次哽咽。
  除了中午让羊回圈反刍,白天罗凯东都在放牧。他说,放的时间长,羊吃草多,长得才快。中午羊回圈后,他没时间吃午饭,他需要抓紧躺在土屋里睡一会儿。不停地跟在羊后面走,他腿都累直了。因为养成了中午不吃饭的习惯,直到现在,他还是一天两顿饭。
  吃饭,就是自己做的玉米饼子,就虾酱、萝卜咸菜。放羊时,他从不带水,渴了,找个水洼就喝。冬天水洼结冰,他只能吃雪啃冰。十多年的吃雪啃冰,让他在不到60岁时,满口掉得没有一颗牙。
  荒地无人,陪伴的只有羊群,罗凯东就抽烟,最便宜的烟叶,自己卷着抽。他说,最怕遇上阴雨天,下着雨也得去放羊。冬天在雨雪地里放羊,手脚都是湿的,开裂着一条条的口子,深的口子不停在流血。当年开裂的口子,现在还在他的手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疤痕。
  在百家坨吃的苦,罗凯东说了很多。最后,他却说,能供完儿女上大学,他吃再多的苦都值得。
一根羊鞭,扛到现在
  2004年,从百家坨回来时,罗凯东赶回来8只大母羊。“年纪越来越大,干不了别的活,放个羊还行。只要能动,我不想让儿女养着。”他说。
  8只羊太少,不值当专人放。从百家坨回来当年,儿子结婚,儿媳妇给了罗凯东5000元钱。他用这些钱买来20只小母羊,在家里继续放羊。几年后,他的羊群达到七八十只。罗凯东说,村四周草少,养多了羊吃不饱。
  羊群以母羊为主,这些年,罗凯东一年卖羊羔能收入三四万元。靠放羊,罗凯东夫妻俩有足够的钱花的了,女儿、儿子在城里买房子时,他们还能拿出些钱帮衬一下。2014年,罗凯东花10多万元,把老屋翻盖了。盖房的钱,也是他放羊挣来的。
  现在,罗凯东的女儿、儿子在城里都有份不错的工作,可他还坚持放着七十来只绵羊。他每天赶着羊群去放牧,手中扛着的那根羊鞭,还是23年前做的,只是坏了的地方,他随时修补好。“我们这一辈人是吃了很多苦,下一辈人不用再吃那么多苦了。再往后,吃苦更少了。这就是社会发展。”罗凯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