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美丽河湖 促人水和谐——浙江水环境治理观察
新华社杭州12月16日电 题:建美丽河湖 促人水和谐——浙江水环境治理观察
新华社记者魏一骏
行走浙江大地,美丽的江河湖泊随处可见。2018年开始的美丽河湖建设工程聚焦“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目标。2019年,浙江实施的176条(个)美丽河湖建设已全部完成任务,提前向全社会交出了答卷。
由“脏”到“清”,擦亮美丽河湖底色
初冬时节,走在台州市椒江区岩头闸附近的桥上,只见水面碧波荡漾,岸边芦苇随风摆动,几只白鹭在水岸间蹁跹休憩,三三两两的市民或闲庭信步或休闲垂钓,俨然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诗画江南美景。
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岩头闸曾是浙江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之一,位于椒江区海门街道岩头村,六条河交汇于此,因流域广,工业园区厂房密布,水流情况极为复杂,导致垃圾成堆、违建遍地、污水直排,河水浑浊脏臭。
2017年以来,当地将岩头闸作为治水的主战场,挥出沿河拆违、截污纳管、清淤清障、生态修复、中水补水、关停养殖场、联合执法等七把治水“利剑”,并最终于当年9月成功达到劣V类水质断面销号要求。
为确保断面水质进一步提升,海门街道又实施了岩头闸生态湿地工程。“我们请浙江大学专业团队设计,采用‘水平流湿地+生态塘+表流湿地’技术,打造生态‘净水器’。”海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洪世宋说,“水清了,来钓鱼的人也越来越多,这里成了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岩头闸的蝶变是浙江河湖水质由“脏”到“清”的缩影。“‘清’是美丽河湖建设的基础,也是美丽河湖永恒的底色。”浙江省治水办(河长办)副主任、水利厅副厅长杨炯说。截至目前,浙江省地表水水质稳步提升。
由“清”到“美”,点亮美丽河湖秀色
壶源江,钱塘江的一级支流。“壶源江沿途多低山丘陵,河道滩多流急,是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浦江县水务局副局长祝昌红说,由于年久失修、疏于管理,壶源江流域的多处堰坝和防浪墙已经破损,有的支流溪滩接近干枯。
面对这样一条山区河道的治理工程,浦江按照不大拆大建、不砍原生树、不铺硬质护坡等原则,开启了壶源江精雕细琢的改造之路。
以绿道贯通两岸,将沿线景点串珠成线;在绿道靠近农田一侧,种上高低错落的紫薇、木槿花、无患子等花木,另一侧,用石块垒成防浪墙,保留河道原生植物,与周边景致融为一体……通过一系列生态化治理手段,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壶源江沿岸美景被更多游客领略。
“壶源江的治理是浙江探索实践河湖生态治理的典范。” 浙江省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浙江的“美丽河湖”建设在侧重结构安全、持续改善水质的基础上,把保护和修复河湖生态放到重要位置。
眼下,“生态廊道”“山海水城”“河川公园”等各具特色的“美丽河湖”探索在浙江各地不断涌现。
由“美”到“亲”,提升美丽河湖成色
“人因河湖美而乐,城因河湖美而兴,这种河湖与人、城的和谐关系正是美丽河湖建设的深刻内涵和目标。” 浙江省治水办(河长办)副主任施振强说。
白洋河是嘉兴海盐的母亲河,过去几年,当地痛下决心,让一度被沿河紧固件企业污染的“黄河”重现清流。而白洋河的变化并未就此止步:依河而建的白洋河湿地公园、梦湖公园相继建成开放。
“白洋河湿地公园,注重原生态的开发,利用景观自我修复功能,整合鱼塘水域资源,将亭、轩、景观桥等具有江南特色的园林建筑、丰富的乡土树种及湿地植物融入整个环境中。”海盐县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云飞说,现在公园已成为海盐的城市“后花园”。
在白洋河治理蜕变中,海盐人还厘清了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经济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形成了“顶网挂杜瓜,田里种水稻,水面养南湖菱,水底游着泥鳅”的稻田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打造了“南北湖·五味村”的乡村旅游品牌。
编辑:李明 责任编辑:张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