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老孔一家25年来是如何回家过年的

15.01.2015  19:17

  老孔今年48岁,老家在菏泽鄄城县的一个小镇,掰手指一算,今年已经是他来济南打拼的第25个年头了。年关将至,不知不觉,又是一年的奔波劳累。在老孔心里,最温暖的事情莫过于,腊月里买好年货,一家老小回到自己的家乡,和年迈的老父母围坐在一起吃顿年夜饭。

  回想起离开家乡的这25年,老孔说:“无论年底多忙多赶,无论遇到风霜雨雪,无论有钱没钱,每年都要在大年三十前到家。”25年如一日,如今老孔儿女双全,有房有车,在济南也算有了自己的家,但这份坚持回家过年的情愫,一直未曾间断。

  镜头①:那个飘着雪花的腊月二十九,骑摩托车赶回了家

  老孔记忆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次回家经历发生在20多年前。那个冬天,据老孔回忆,女儿刚刚满三岁,是自己来济南后打拼最苦的一段时间。

  老孔一直从事装修建筑承包工作,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包工头”。那年过了腊月,甲方单位还没给老孔和他的工人们结算一年的工程款,老孔就这样一直等到了腊月二十九晚上7点多。由于老孔的积蓄早已寄回了老家,身上只留了不到200块钱,拿着这些钱,老孔买了一只鸡、一条鱼、一挂鞭炮,给摩托车加满了一箱油,踏上了回家过年的路。

  屋漏偏逢连夜雨,年底的一场大雪下了两天,路上厚厚的积雪让不少长途客车都不敢上路。老孔回忆说,当时自己归心似箭,一心只想着赶快回家,看着路边到处是出事故的车,又不敢骑太快。走到梁山时,实在走不了了,只能找了个旅店暂时休息。第二天天还没亮,雪小些后老孔才敢上路。老孔回忆道:“到家下了摩托车后,腿冻得已经不能打弯了,护膝上都结了冰挂,自己用热水烫了一小时脚,身子才暖和过来。”路上虽苦,但老孔说,回想起来,那时候真觉得心里只有温暖,没有错过大年三十晚上母亲包的白菜猪肉陷的饺子。

  镜头②:左手拿包右手牵着孩子,大巴车真是挤啊

  一晃儿到了孩子上学的年纪,老孔的妻子带着儿女干脆都搬到了济南。同现在一样,忙忙碌碌中一年又走到了头,不知不觉的,如何回家过年又成了老孔的一件头疼事儿。思来想去,老孔决定继续骑摩托车回去,这样过年走亲访友时也有了交通工具。左思右想,老孔和妻子决定让女儿反坐在摩托车的油桶上,这样不仅保暖而且还有老孔护着,妻子抱着儿子坐在老李身后,其余的大包小包的年货就挂在摩托车上。一切就绪准备上路,但刚驶上高速路就由于严重超载被交警拦下,一番教育后,老孔一家只得另想方法,改坐汽车。

  老孔回忆道:“妻子抱着儿子,我牵着女儿,一大家人手拎大包小包挤上了汽车。”老孔说,“汽车票真难买啊,从票贩子那里好不容易买了三张,没有座只能站着,自己的行李带被挤断了两次。那时候,客车半路还停下来继续拉客,就这样晃晃悠悠地熬了八个多小时才到了家。”

  镜头③:一家四口欢欢喜喜租车回家过年

  到了九十年代末,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老孔出行也会选择出租车做代步工具了。这刚到年底,老孔就开始联系租车公司,精挑细选再一番讨价还价后,老孔500块钱包下了一辆小夏利。老孔说,租一辆车回家过年,不仅免去了火车和长途汽车的拥挤和劳累,而且方便灵活,便于在老家走亲访友。

  老孔不会开车,只得妻子代驾。一路上,看着车内妻子不娴熟的动作,望着窗外摸不清路况的高速公路,老孔胆战心惊。妻子也是顾虑极多,担心把租来的车给蹭了。但孩子们却乐开了花,小女儿给家乡的小伙伴准备了新年礼物,儿子则直接把家里养的小猫一并带上了车。儿女欢声笑语,老孔略显愁容的脸也稍稍绽开了笑容。早上头顶第一缕太阳出发,直到傍晚夕阳西下,一家人才姗姗到家。

  镜头⑤:生活越来越好了,再不用提前规划怎么回家过年了

  现在,距离今年农历春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按以往,老孔一家早该计划着如何回家过年了,但今年,老孔却显得比较淡定。

  老孔说,今年春运的订票时间提前了两个月,读大四的儿子放寒假早,已经早早地把回老家的火车票买好了。但女儿的单位要到腊月二十九才放假,老两口决定和女儿一同开车回家。

  生活越来越好,出行的交通工具也越来越丰富,老孔一家再也不用提前一个月就考虑怎么回家过年了。话虽如此,但老孔总觉得心里少了些什么,他笑了笑:“不知怎么了,这不用计划了,心里却有点空落落的。”或许在老孔心里,过年的走法也是年味的一部分了,那种期待和焦虑中夹杂的归属感如同扎根心底的乡愁。

  马上就要进腊月了,年味越来越近,您这个春节准备怎么回家过呢?(文/马文文)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