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与济南的不解之缘:他把这座城视为第二故乡

14.01.2015  07:53

他把这座城视为第二故乡,在这里,他收获了文学成就,收获了爱情结晶,收获了朋友……他一生都对这座城割舍不下,心存想念——

老舍与济南的不解之缘

济南老舍纪念馆

1934年老舍一家在济南

□ 龙 树

在济南趵突泉南门斜对面的胡同里,有个看似寻常的院落——南新街58号。而这里却曾经居住过一位大师,他就是在济南生活四载有余的老舍先生。

走进院内,映入视野的第一感觉是,整座房院的色调是白墙青瓦,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这种复古的味道感染着你的心情,会把你带回当年岁月的情景之中,你的心与这院子一下子亲近起来。细心打量整个房子的格局,回味着老舍当年在这院子里生活的情景:北边那四间房子,自然是老舍生活、写作、待客、休息的正房了;东边两间耳房是做饭的厨房;西边那间存放杂物的耳房,就是当年老舍笔下那只猫叼着一只受伤的麻雀,从东屋转了一圈后又窜进西屋里,让老舍揪心地追在猫后边,急得不得了。回味完房子后,把目光落在那一口大缸上、那眼水井上,水井和大缸都在。从老舍纪念馆管理员那里得知,整个院内布局都是按照老舍当年生活的模样修缮的。

老舍先生生活在这处院子里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几年里,让人们有太多的追忆,而对老舍本人来讲却有太多的收获。

收获了文学上的成就

1930年7月,老舍受齐鲁大学邀请来到济南教书。到第二年夏天,老舍结婚后租住在这处院落内。老舍先生虽然在济南生活工作了只有四年有余的时光,却在其文学创作上出现了一个高峰期,奠定了他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

从老舍写《大明湖》到《济南的冬天》等作品中,看得出,也感受得到,老舍自从走进济南这块土地,就深爱上了这座城。

据老舍回忆说,刚进济南时,城楼上还挂着“勿忘国耻”的破布条,西门与南门城墙上留有炮眼的痕迹。每次走在街上,目睹此景时,便激起心中的愤慨,想起了“五三”惨案,想以此为背景写一部小说。在做好教书之余,开始走巷串街,打听收集“五三”惨案详情,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第二年的夏天,写出了长篇小说《大明湖》,这是老舍来济南后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写这部小说时,放弃了自己以往的幽默笔调写法,文字显得愤激悲怆。可惜的是投给《小说月报》后,在“一·二八”的炮火中烧掉了。老舍幽默地说:“到济南后,用新稿纸写的第一部小说就遭了火劫,总算走了‘红’运!

别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舍结束了单身生活,搬进这座院内开始举家过日子后,真应验了老舍自己说的话。以往老舍写的小说都是在上海《小说月报》上发表连载,从这以后开始给别的刊物写稿子,写的第二部小说是《猫城记》,于1932年8月开始在《现代》上连载完之后,良友公司要放在《良友文学丛书》里出版,老舍便答应了。而现代书局不乐意,抓住不放。良友公司那边也催着向老舍要小说,老舍没有办法,又不能失信,就答应良友公司另写一部给他们,这部小说就是有名的《离婚》。老舍是在暑假中开始写这部小说的,写得十分投入和入迷,生怕汗水湿透稿子,头上缠着毛巾,肘腕子下垫着吸墨纸,以每天两千字的速度,一口气写出十多万字,他戏称这种写作生活是玩命。老舍写这部小说时又发挥了以往的幽默特长,写得很快乐,他说:“能写入了迷是一种幸福。”《离婚》是老舍早期长篇创作中最成熟的作品。后来被翻译成日、俄、英、丹麦、瑞典等多种文字。当年,张爱玲在杂志上读了这部小说后,爱不释手,视为自己最喜爱看的小说。

老舍在这个院里,写的最后一部长篇是《牛天赐传》,是应《论语》半月刊的约稿写的。老舍个人认为这部小说是他写得最慢最困难的一部,3个多月里才写出两万字,主要原因是没有充足的工夫去写,等到放暑假后,把自己关在家里,不管炎热的天气,埋头写作。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老舍竟然半个月的时间没走出院外一步,这种吃苦和勤奋创作的精神令人感动。笔者呆呆地望着屋里桌子上摆放着的笔、眼镜等物品,老舍伏在桌前,左手一边挥着扇子,右手握笔赶写稿子的身影,浮现在眼前……

生活在济南的这段岁月里,老舍不但收获了长篇的成果,也收获了短篇。自从《大明湖》遭劫后,一些杂志社纷纷向老舍约稿。老舍文学起步时就是从写长篇小说开始的,没有写过短篇小说。不为难朋友、不失信朋友,从未有写短篇习惯的老舍,在这个时候开始写起了短篇小说,4年的时间写了15个短篇,收入《赶集》。1934年1月1日,是老舍丰收的日子,这一天有7家杂志发表了7篇文章。可想而知,这时的老舍,不但在创作上处于高峰期,大名满誉文坛,成为文坛上炙手可热的人物。而此时,老舍产生了做一个职业作家的想法,并从此开始朝着这条路努力前行。

老舍在教学上也很受学生欢迎,连外系的学生都偷偷跑来听他的课。听说,有一次一位教育部的视察员,在听课时竟也忘了自己的重任,坐在教室后排听入了神,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

结出了甜蜜爱情的花果

从英国伦敦回到北平的老舍,不久便来到济南任教,年过31岁的老舍依然是单身。这时由小学同学罗常培引线搭桥,老舍认识了25岁的胡絜青。

胡絜青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因受到“五四”文化运动影响,她和同学一起组织了“真社”,经常在《京报》上发表诗歌和散文,是北大有名的才女。老舍从国外回到北京后不久,由胡絜青出面,被邀请到新文艺爱好者团体“真社”作了一次演讲,这是老舍和胡絜青第一次见面。之后胡絜青的母亲托罗常培给自己女儿留意合适的人家,于是罗常培就把老舍介绍给胡絜青。老舍与胡絜青,可谓是一对郎才女貌、志同道合的有志青年。

由于胡絜青的哥哥与罗常培是朋友关系,知根知底,老舍和胡絜青认识后,两人又情投意合,感情发展很快,近一年的时间,便将关系确定下。1931年7月28日,老舍从济南回到北平与胡絜青结婚,婚礼是按照老规矩去迎亲,照老规矩叩头,鞠躬,然后由罗常培、白条洲证婚,洞房在灯市口饭店里。半月之后,夫妻俩回到济南租住在南新街54号(现58号),不久胡絜青也找到了工作,在齐鲁大学附中教国文。老舍夫妻俩在这院子里过着男耕女织的美满生活。两年后,他们的女儿降生了,给这个家带来无与伦比的欢乐和热闹,老舍给孩子起名叫“舒济”,看得出老舍对济南有多么的热爱。

老舍很喜欢孩子,将窗台上摆着的一盆盆花移到一边,放满了孩子的瓶子罐子。等孩子大些后,调皮的舒济看见桌子上的稿件,拿起就在稿子上横竖地画,让老舍看见哭笑不得。有时老舍刚刚坐下提起笔写作,舒济不知何时跑过来拉拉老舍的胳膊,低声说:“上公园看猴吧?”老舍赶紧放下笔,陪着孩子玩一番,然后再坐下来写作。

据了解,老舍婚后的第一年,没有回北平过年,而是选择留在济南过年。按照过年传统的习俗,老舍夫妇贴春联,放鞭炮,烹制家乡菜肴,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很是热闹。若干年后,老舍夫人胡絜青,每当回忆起在济南过的第一个春节的情景时,始终念念不忘。

老舍纪念馆墙上有一幅老舍夫妇和孩子在院子里照的全家福,老舍身穿古时长袍,妻子着一身旗袍,抱着孩子立在花草树木之前,甜蜜和幸福洋溢在夫妇俩的脸上。

视济南为第二故乡

伫立在老舍纪念馆院内,想到“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而老舍先生当年6点钟起床,从院子里打一会儿拳活动活动,然后回屋写作到9点,开始或写信、或会客、或浇浇院中的花草;中午睡觉醒来,看看书;晚饭后到齐鲁大学的花园走半个钟头,这是老舍自称的所谓一天中挺直脊骨的特许时间。回到家后洗个澡,在院中坐一会儿,至9点钟就上床休息,生活极为规律

喜爱养花的老舍,除养了一大缸荷花和紫丁香外,还养了不少盆花。每年开春后,鲜花盛开,小院里花香四溢,五彩缤纷。老舍一生又爱交朋友,不少朋友慕名前来赏花,老舍对朋友来访热情款待。

笔者突然又想到老舍笔下的那只小麻雀。一只翅膀受伤后的小麻雀来到院内,老舍可怜这只麻雀,想进屋拿饭粒给它吃,又怕小猫来扑它,弄得左右为难。看看猫没有在院内,便去厨房抓饭粒,等回来时猫却将麻雀叼走了,急得老舍跟着猫从影壁前的花盆追到厨房,又从厨房追到西屋,再从西屋追进厨房,才将小麻雀救下来,把它捧到卧室里,放在桌子上看着它,它愣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了歪就不动了。老舍对小麻雀的怜悯之情,让人一下子明白了老舍为啥能写出那么多感人的、反映底层小人物命运的作品,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也理解了老舍为啥把济南视为他的第二故乡。

老舍在济南,收获了文学成就,收获了爱情结晶,收获了朋友,收获了太多的东西……老舍与夫人一生都对济南这座城割舍不下,心存想念——因济南是老舍人生中的第二起跑线和成家立业的地方。

走出老舍纪念馆,举目环顾,周围的林立高楼,将平房围在其中,有种被湮没的感觉,等回目再看“济南老舍纪念馆”七个大字的牌匾时,会让你从中感受到这座平房散发着金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