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医者李红霞:一年援藏路 一世援藏情

14.08.2015  16:05

  人们对西藏的认识大多来源于图片和视频资料,当地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和医疗设施的不足都被壮阔的景色所掩盖。只有真正踏足这片土地,呼吸间伴随着如影随形的高原反应,才能真正体会到在当地工作生活的不易。

  而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 医院 妇产科医生李红霞,作为第七批援藏医生竭尽所能,为西藏医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当地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书写出属于自己的多彩篇章。

   救死扶伤就是医生的天职

  “医生在我心里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每完成一次手术,救治了一个病人,我都有一种使命感和成就感。”李红霞说。

  刚工作不久,一名老大夫告诉李红霞,作为一名医生,不要只局限于自己的学科范围,每个病人的健康状况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只学好妇产科相关知识远远不够。

  前辈的一番指点李红霞至今铭记于心,她表示,就是这样不放弃和认真应对任何病症的态度,让她在援藏过程中也能很快适应当地的工作环境。“毕竟当地医疗水平有限,我作为一名妇产科大夫,要面临的是许多复杂综合的病症。”

  提及援藏,李红霞笑着说,“其实在援藏前一年接触过有西藏工作经历的朋友,听他们提及过那里。也曾设想过要去西藏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不过平时工作繁忙,我以为会在退休以后参与当地公益事业发挥余热。”

  李红霞怀抱援藏时接生的第一个婴儿。本人供图

  2013年5月,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 医院 接到援助西藏的医疗任务,李红霞立刻提交了报名申请,经过层层选拔后于7月“出征”西藏。

  临行前,李红霞最放心不下的是女儿。出发当天早上,李红霞推开女儿的房门,看到女儿安静地睡着就没有打扰,可是一想到一年见不到女儿就忍不住趴在她的小床前看了一会儿。

  “那时我才发现,她蒙在被子里默默掉着眼泪。当时我也忍不住哽咽了,拍拍她后对她说‘闺女,你要坚强’。”

   建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刚踏入西藏,剧烈的高原反应让人措手不及。

  “一下飞机就开始吐,并且头疼欲裂,就像一个电钻在不停地钻着,仿佛能听到刺耳的声响。晚上两三点无法入睡也是常态,白天又吃不下什么东西。第一个礼拜真是苦不堪言。”回忆起这些,李红霞觉得一切仿佛历历在目,“这时就体现出集体的力量,我们这一批共有八个人。大家都互相照应着,拿水拿药。”

  就这样,简短地调整了一周,李红霞开始了援藏工作。

  李红霞(左)为当地寺庙僧侣体检。本人供图

  在当地县 医院 ,作为妇产科主任的李红霞首先改变的就是当地日常诊疗规范、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人才培养的现状。

  李红霞表示,“刚开始会有点累,当地医生有着自己的习惯。想要短时间改变他们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水平,需要付出很多。”

  因为医疗条件限制,当地很少进行开腹手术,李红霞便手把手教,鼓励当地医生多做多练。前几次进行得比较顺利,妇产科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李红霞深感欣慰,当地同事们也深受鼓舞。

  不久后的几天,李红霞去拉萨谈妇科检查的相关事项,刚上车不久, 医院 那边打来电话说手术出现了一点意外,竟然无法正常进入腹腔。

  “当我赶回去时,发现他们按照规定处理得很妥当谨慎,没有发生意外。”李红霞表示,“我倒是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虽然表面上看没有完成手术,但是他们学会了冷静地处理特殊情况,也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传帮带’这个过程很重要,不是自己要做多少,而是教会他们很多,让他们动手去实践。”

  李红霞还发现,当地人们的就医意识相对薄弱,住院分娩率很低,孕产妇和新生儿存在很大危险,因此手术之外,培训和科普医学常识也很关键。

  在多方努力下,李红霞和同事们建立起高危妊娠管理的三级网络,逐层覆盖了县、乡、村,从根源上降低风险并减少不良孕产病人。“我们的诊室里放着一个小袋子,每个村里高危孕产妇的资料都放在里面,并且根据病情标注检查日期。到了日期如果对方没来做检查,我们就会主动联系,甚至去上门,争取在早期解决问题。”(来源:中国青年网)

  原标题【 仁心医者李红霞:一年援藏路 一世援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