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临清:一个转型种粮大户的收成账
10月下旬,鲁西平原的玉米已收获半月有余,田间地头大多被青葱的麦苗覆盖。临清市刁庄村种粮大户刁建军忙完了秋收秋种,终于得了几天闲暇时光。
半月前,刁建军所种500亩玉米喜获丰收。与往年“掰玉米留秸秆”不同,他今年收获的玉米连秆带穗就地卖给了当地的润林牧业公司。别人种玉米赔钱,刁建军却净赚了5万多元。
“今年玉米价格太低了”
转眼天已转冷,春种秋收忙完了一季的许多种粮大户却发现,满眼金灿灿的玉米成了压在胸口的一块石头——“今年玉米价格实在是太低了”。
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山东玉米价格为1.66元/公斤,同比下降11.70%。
流转来560余亩土地的刁建军,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他喜欢把自己称作“长在地里的人”。搓了搓满是老茧的双手,刁建军算起种植一季玉米的成本和收益。
“地租半年600元,人工加化肥100元,种子60元,除草剂40元,一亩玉米的成本大概是800元左右。地种得多了,你必须得学会精打细算。”
可是,今年玉米刚收获时,市场价格却跌至了冰点,“带槌玉米每斤3毛3分,玉米粒每斤7毛1分左右,如果卖带槌玉米或玉米粒,肯定赔钱。”刁建军说。
玉米刚收获时水分含量相对较大,因此收购价格较低,许多种粮大户思忖着等粮价上涨之后再作打算。然而,经过晾晒烘干后的玉米价格,也仅仅上涨了1毛1分钱左右,刁建军和附近的许多包地大户谈论时发现,他们今年所种的玉米无一挣钱。
其中,同为种粮大户的临清市陈官营村村民卢绪涛,今年流转的2000亩土地全部种植玉米。即便每亩地租比刁建军还要少100元,在除去成本后,每亩依旧赔了100元左右,近20万元的亏损让卢绪涛不得不把流转来的2000亩土地全部退租。
刁建军算是例外。不同于往年,他没心思再研究到底浇不浇水,没工夫再琢磨哪个收粮点给的价格高,甚至连自家开的小超市都很少顾及。这位48岁的“长在地里的”种植大户,在他几十年的种粮生涯里,第一次辗转奔波在与非籽类玉米买家协商的路上。
他没有把玉米卖给粮贩或收粮点,而是早早地与附近的润林牧业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以每斤1毛2分钱的价格,把500亩的玉米连秆带穗全部当做青贮饲料卖给了该公司,这让刁建军在玉米价格寒冬中成功“逆势突围”。
初尝青贮玉米甜头
自2013年开始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种植,刁建军逐渐勾勒出自己的“农业蓝图”:发展规模经营降低成本,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的同时,积极探索大蒜、毛豆、葱、藕等农作物的市场规律,择机扩大上述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搞农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很多种粮大户由于投入太大,最后资金链条断裂,不得不退出。刁建军却避开了这一难题,他的办法是,干活找合作社。
“买肥料,找专业农资合作社,价格便宜,质量还有保障;种子由种子合作社送货上门,保质保量;播种由合作社出播种设备和人工,提供一条龙服务;防治病虫害,由专业合作社出设备和人工搞定;收割,还是由专业合作社打理……”刁建军开始尝到规模经营的甜头。
然而,去年的一场大雨,让他的100亩毛豆全部被“拍死”在了地里。“就在快出芽的时候,所有的毛豆都让这场大雨淋倒了,本来能挣十万的毛豆还倒赔一万多。”说到这里,刁建军放缓了语速。
如何挽回损失?再种玉米还来得及吗?刁建军犯了难。
此时,一个名为“农大372”的青贮玉米品种进入了刁建军的视线。高抗倒,高密植,根系发达,茎秆粗壮,茎叶保绿性好——在100亩毛豆打水漂后,青贮玉米的品种特性给了刁建军新的希望。
临清市具有悠久的畜牧养殖传统。2016年,临清市的养殖规模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有规模养殖场360个、畜牧大户1200个,肉牛存栏量达到2.2万头、奶牛1万头、羊26.5万只、猪31万头、驴6000头。
“现在,仅润林牧业公司每天就要消化60吨、20亩的青贮饲料,依现在的存栏量,临清今年种植的70万亩玉米一半做成青贮饲料也能消化掉。”临清市副市长王磊告诉记者。
今年,山东首次纳入国家“粮改饲”试点省份,将在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大、牛羊饲养基础好的19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引导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
青贮玉米是将新鲜玉米存放到青贮窖中,经发酵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去年,刁建军就把100亩玉米全部改种青贮玉米,一亩地能收获8000斤到1万斤左右。按一斤1毛2分钱的收购价格算起来,一亩地的收益大致在960元到1200元,除去800元的成本,每亩净赚160元到400元。
初尝甜头之后,今年刁建军把这种专门用作牲畜饲草的玉米品种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00亩,这让他不经意间站在了“粮改饲”的风口上。
过磅、打单子……
9月25日,刁建军的玉米喜获丰收。清晨5点,他便早早起床,开车10分钟来到5公里外的润林牧业公司玉米收购点,等待7点半“开磅”。
不同于以往的“掰玉米留秸秆”,青贮玉米收割机把整株玉米连杆带穗“吞掉”后,瞬间加工成规则的颗粒,并从出料口进入运输车斗,直接运到收购点,省去了晾晒和还田的环节。
“那天一共有260多号运输车,我雇的车排在了160号左右。”刁建军回忆。
早上7点半,收购点准时“开磅”,刁建军有些紧张。
润林牧业公司共有两类质检员,第一类质检员在田间地头监督玉米的收割情况,另一类质检员则在收购点随机抽查前来交易的青贮玉米质量。“早晨有露水,会不会影响我的玉米质量?”刁建军有些忐忑。
普通运输车太大在地里拐不开,农用三轮车又拉的太少,刁建军雇了20辆“四不像”,这种车头小、车厢大的翻斗车每辆花了他300元。
“四不像”把装载着的7吨青贮玉米全部倾倒在存放池。过磅、打单子……过程很顺利,这让跟随刁建军同去的妻子赵保宏松了口气。
对于青贮玉米的价格,刁建军并不是很满意,但他还是做出了卖掉的决定。此后3天,500亩玉米全部卖了出去。
今年,他种植的500亩玉米一共卖出了1570吨青贮玉米,按照每吨240元计算,除去成本,秋收一季共赚了5万多元。
“卖青贮玉米比卖籽类玉米省心省钱,以前连收割加打草又得100元出去了。”赵保宏对刁建军的做法很支持。
想方设法降低种粮风险
粮价下跌,秋收以后到底该种什么?刁建军已成竹在胸。
“500亩土地打算440亩种优质小麦,30亩种大葱,30亩种大蒜。另外,我还联合几户农民在附近几个村流转了6000亩土地,也全部种上优质小麦。种植的优质小麦收获后以每斤高于市场5分钱的价格卖给高唐一家面粉厂,这个已经签订了合同。”
粮食价格波动,且成下滑趋势,如何保证种地不赔钱还赚钱,刁建军从实践中悟出一个道理,一是要种优质粮食,二是要和大公司合作。
刁建军介绍,今年,即将种植的6000多亩小麦都是响当当的优质小麦——燕农24和青岛2号。这两种小麦,产量高,亩产能达到1200斤,抗倒伏,最主要的是品质优良,面粉稳定性强,属优质强筋粉。“现在,人们对吃的标准越来越高,优质面粉更是受欢迎,面粉企业对优质小麦的需求水涨船高,所以,我们事先就和面粉加工企业签订了合同,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把风险降低,企业货源也有保证。”
刁建军解释,面粉企业也非常愿意与像他这样的种粮大户签订合同,因为小麦只有成方连片种植,才能保证授粉的纯净,“不然东一块,西一块,品种不同,就成杂交品种了,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种葱和种蒜,则是典型的分散风险的方法。刁建军说:“种蒜种葱的人工成本很高,但价格无法预测,可能高得离谱,碰上‘蒜你狠’肯定赚一笔,价格低也不至于低到哪里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500亩土地东北角临时搭建的蓝色板房前,刁建军很少抱怨什么。他亲历着粮价下跌的现实和阵痛,也怀抱着勤劳致富的乐观和希望。
(来源:山东省农业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