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以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11.2014  13:26

聊城市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引领,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目标,积极挖掘、利用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努力建立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文化名市建设。

一是大力宣传普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通过举办“书香聊城”全民阅读、传统美德经典诵读、美德聊城征文、传统礼仪展示、全市讲解员大赛、公益广告征集展播等主题活动,宣传传统文化知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达到了“普及知识、感悟人生、开启心智、传承文明”的目的,形成了崇文向善的社会氛围。

二是从细实之处入手,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从基层基础做起,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以诚德、爱德、孝德、仁德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努力构筑道德高地,让传统文化接地气、接人气。各单位广泛开设了道德讲堂,邀请专家讲授传统文化知识。茌平韩屯乡以“孝”文化为主题的道德讲堂已经成为全省“乡村儒学”传播的范例。在城乡基层广泛设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层层培树先进典型,持续放大"美德”效应,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三是广泛开展文化活动,积极传播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性,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办文化,以“说身边人、唱身边事、写聊城美”为主题,广泛开展各类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用鲜活事例、榜样力量生动形象地表现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让凡人善举、最美现象、美德故事入眼入脑入心,让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精神高地,以多种艺术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观众需求,组织创作了动漫文艺作品《仁义胡同》《石牛流芳》《羊使君》《四知堂》《鲁义姑》等聊城美德故事,让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智慧和价值观滋润群众的心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是不断创新载体,建立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机制。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全市建立了20多座富有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等,把聊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各类展览中,展示聊城民风民俗。在市县图书馆设立了尼山书院,通过向市民提供国学书籍、国学内容光盘以及国学讲座等形式,普及国学和礼仪知识。建立了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以“记忆聊城”、“乡村记忆”、“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推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非遗展览、展示、教育、普及和推广活动,增加公众对民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委托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以聊城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六集纪录片,对聊城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让群众零距离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感悟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人们领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催化剂”和“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