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杂技:古老技艺焕青春 《神话武林》在京演一年
03.09.2014 17:14
本文来源: 半岛网
聊城杂技历史悠久,艺人辈出,逐渐形成了富有齐鲁特色的杂技行业文化体系。聊城杂技主要包括马戏、魔术、表演三大种别,重视腰腿顶功,突出新、难、奇、美、险,艺术风格朴实、英武、粗犷,素有齐鲁英豪之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三国时期,杂技马戏在聊城的东阿一带盛行,形成以杂技为主,兼有其他技艺的表演形式。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成灾,许多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弃农学艺,便有了东阿县孟庄、贺庄、张大人集等著名的杂技村。在民国初期,仅东阿县就有几十个杂技马戏班。此外,阳谷、茌平、莘县、临清等还有几十个杂技团。1955年,东阿县正式组建马戏团8个。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杂技盛会就在聊城举行,会演历时7天,有20多个代表团参加,共演出20多场,包括马戏、杂技、魔术、驯兽、气功、武术等120多个节目,观众达3.2万人次。
聊城市杂技团不断开拓创新,把精湛的聊城杂技融入扣人心弦的情节,并推向市场,让古老的技艺焕发出青春。聊城市杂技团演员在中国北京木偶剧院表演杂技武术剧《 神话武林 》,精彩的演出获得观众热烈欢迎。
"聊城杂技"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悉,《神话武林》由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导李社根据子午门功夫编排,以"聊城杂技"和中国功夫为主要表演形式,将在北京演出一年,聊城市杂技团担纲了杂技部分的全部演出。
目前,聊城杂技虽经着力发掘和倡导,但仍存在着衰落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作为谋生手段的杂技对现在的年轻人已不具吸引力,由此导致严重的后继无人现象。一些颇有造诣的杂技演员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有的相继谢世,使得一些绝技面临失传的危险。
本文来源: 半岛网
03.09.2014 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