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验收
12月18日,我委组织专家对山东农业大学承担建设的“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进行了验收。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关宾同志参会,山东农业大学徐剑波、温孚江、高东升参加会议。
验收专家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兆良、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研究员李家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欧阳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慎强和济南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杨春强组成。验收会由黄宁处长主持,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民教授进行了项目汇报,与会专家认真审阅了有关资料,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关于项目实施过程、建设与技术创新成果的汇报。经过现场考察、质询、讨论,验收专家委员会认为,实验室建设项目超额完成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目标任务,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2011年8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由项目法人单位山东农业大学联合沈阳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参建单位山东宝源生物有限公司、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82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研究员47人,高级工程师5人,副教授21人,讲师7人,实验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3人,国家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实验室已建成新型肥料研制、工艺和装备研究、土壤有机培肥和土壤质量评价与控制研究、养分精准管理技术及装备研发、退化土壤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四个平台、三个定位监测试验中心站和一个土肥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化及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形成了完备的技术研发和推广条件。
据张民教授介绍,实验室通过开展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创建了缓控释肥生产工艺、工程化技术体系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线,制订了缓控释肥的行业、国家和ISO国际标准,实现了理论与技术的重大创新,使我国控释肥技术和产品得到国际话语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实验室批复建设至2014年12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4项,其中国家级35项,省部级42项;获得科技奖励28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7项,其中一等奖5项;申请专利61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受理中的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216篇(SCI/EI收录44篇);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9项。建设期间,创制新型缓控释肥、多功能叶面肥、生物有机肥等肥料新产品32种,突破新型肥料创制、养分精准管理、土壤有机培肥和退化土壤治理的关键技术39项。筹建以来,已完成新建实验楼3900㎡,建设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定位监测试验中心站3个,面积各200亩,包括围栏、水利设施、道路等田间工程配套设施。建设肥料养分循环模拟监测站315㎡;建设水肥自动控制温室600㎡;建立水肥耦合效应研究旱棚900㎡;建设盆栽场地(玻璃网室大棚)300㎡、轨道型盆栽大棚600㎡。建设机井5眼,试验地围栏建设和围墙维修共3600m,田间土地整理与培肥624亩,水利设施建设624亩(含电力设施2套),田间道路建设744m。购置实验室所需的配套仪器设备共461台/套。
据悉,张民教授主持研发的“高效缓释肥料施用技术”被农业部确定为主推技术在全国推广,目前已累计示范推广1.2亿亩,获得经济效益161.5亿元,缓控释肥料产品已出口美国、德国、荷兰、韩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