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集镇有位专解“疙瘩事”的老胡
10月8日,冒着深秋的凉意,54岁的老胡提前半小时到镇上的信访接待中心上班。“老胡”名叫胡富华,是惠民县胡集镇的维稳中心主任、信访办主任。“老胡”是当地群众对他的亲切称呼。
在胡集镇干了20年的兽医工作、8年管区主任、2年社区书记,老胡在胡集镇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可以说,全镇的群众基本都认识他。正因如此,三年前,老胡被调任为胡集镇信访办主任。
见到老胡时,他刚刚接待完一位上访者。老胡说,由于土地遗留问题,导致此人经济受损。得知此情况后,他便与社区同事一道,找到村干部详细了解具体情况,最终帮这位群众解决了损失问题。
老胡说,像这样的纠纷算是简单的,只要拿出法律条文,直接对上就行,而现实中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矛盾和纠纷。老胡说,陈集村有户群众要盖8米高的两层楼房,然而这却挡住了北户邻居的阳光。两户沟通不成,就找到了镇上的信访办。老胡查询了相关法律条文发现,有关此事,我国现行法律条文里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于是,他就协调城建办的工作人员,一起给这名群众摆事实,讲道理,并把“邻里守望相助”的邻里新风传递给他。经过几番调解,南边这户终于同意把楼房的总高度降到6米。
老胡说:“接访、陪访、实地调查和调解,这就是我日常的工作。”胡集镇100个村庄,老胡不知走过多少遍。能当场解决的,老胡绝不拖到第二天。如果实在解决不了,他就组织镇上各个口的人来研讨。为了方便老胡开展工作,镇领导统一讨论决定,为老胡开一个工作室。2017年4月30日,“老胡调解室”正式成立。
“把一桩纠纷彻底化解掉的时候,就像解开了一道许久解不开的数学题一般,那种成就感甭提多美了。”老胡坦言,如果遇到化解不了的案件,他就会非常焦虑,整日吃不下,睡不着,日夜琢磨“解题之道”。
以前,胡集镇平均每个月近40起信访案件,在老胡的辛勤耕耘下,现在每月只有五六起,胡集镇在全县的综合考核成绩连续排第一名。胡集镇党委副书记景乐军说:“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镇的名次与老胡的工作分不开啊。最近两年,找到我这个层面的寥寥无几,再往上找的就更少了,因为90%以上的矛盾都被老胡化解了。”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老胡说,干信访也要有“父母心”,要把信访户当家人去看待。老胡在工作中坚持这样的原则:凡是正当的诉求,下决心帮群众解决;无理的要求,解释到位;有困难的,协调各部门进行救济。上访群众往往带着情绪来,老胡总是不忘为上访者倒上水,不管对方脾气多暴躁,他也总是笑脸相迎,耐心听他们讲述心里的委屈和不平。
在基层干信访,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而老胡,一个年过半百的人,依旧坚持每天学习,他学习的内容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胡集镇还专门聘请了7名律师,全力支持老胡的工作。
老胡干工作,跟别人不一样,别人上五天班,他最少上六天,别人上班下班都有点,他的“老胡调解室”往往夜里十二点了灯还亮着。
在胡集镇开展的“信访积案大清库”中,胡集镇的信访积案由十七个减少到一个,胡集镇信访办更是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说实话,我们这个活儿挺辛苦,既劳心又费力,有时候还生一肚子气,但一想到矛盾化解之后的和气,就觉得值了。”老胡说。
“丁零零……”采访结束时,老胡的电话又响了起来,他开上车,急匆匆地朝着10公里外的村庄驶去。
农村大众报记者 刘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