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里的"钱途" 胶东妇女把大饽饽网销到国外
16.02.2015 11:13
本文来源: 中国山东网
来源: img.sdchina.com
彭辉 报道 王海妍做的大饽饽个个又大又香,十分抢手。
2月11日是小年,威海南海新区泽库镇滩西头村王海妍家里从凌晨就开始忙活起来。灶间里热气腾腾,本村的八九名妇女个个忙得脚不沾地,一股刚出锅、又香又甜的大饽饽香味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咽口水。
“过了小年,这大饽饽就正式进入一年的最旺季了,从今天开始就得忙活喽……”忙碌的王海妍擦擦额头的汗水,笑眯眯地告诉记者。
王海妍家的大饽饽已不再单纯是蒸给自家吃的农家饭食,如今已成为有“钱途”的产业。去年,王海妍带着她做的大饽饽去济南参加了文博会,不少中外参展商都对她的大饽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喜欢吃大饽饽的外地人找她订,还有人订她的大饽饽用于大型祭祖仪式。
口感香甜松软、形状饱满圆润的大枣饽饽寓意日子蒸蒸日上,生活圆满幸福,春节期间,很多南海新区的群众习惯把大饽饽作为走亲访友必带的礼品,不少外地人更把大饽饽作为艺术品来欣赏。南海新区管委因势利导,引导群众将“南海大饽饽”做成产业,如今已远销到北京、上海、成都甚至国外。
临近年底,王海妍每天做大饽饽的数量都在300个以上,多的时候一天要做1000多个,自己忙不过来,她就从本村请来不少帮手,让姐妹们给孩子挣点压岁钱。“一般凌晨两点多我们就起床发面,天不亮就得开始准备做大饽饽了。”王海妍说,她做的饽饽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真正用足了心,下足了料。
“蒸了大半辈子饽饽,没想到靠这个还能挣钱。镇政府帮着俺注册了商标,平时好多家酒店从俺这里订饽饽,逢年过节订货的更多。俺准备着也赶赶时髦,开个网店,再扩大一下规模,把大饽饽卖到国外去。”53岁的王海妍谈起自己的新年愿望,眼中闪耀着希望。(记者 彭辉 通讯员 刘昌勇)
本文来源: 中国山东网
16.02.2015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