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中的供给侧改革

12.01.2016  12:05
‍‍

    2015年11月,中央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社会各界人士对供给侧改革众说纷纭。那么具体到能源行业,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又该如何开展?

   为何进行能源供给侧改革

  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从刺激需求的“三驾马车”谈起,详述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的起因,对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与定位。简言之,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我国原有以刺激需求为主的经济政策而言,将关注点放在供给侧,一方面通过供给结构的调整,缩减传统消费的过剩产能,满足升级需求和新兴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摒弃原有的以消耗资源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新的以提质增效为主的精细型经济增长方式。其中的供给侧,并非狭义的商品生产环节,而是在到达消费者之前的生产、运输、分销等所有环节,供给侧所有环节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个不断循环运作并与其它系统交互影响的供给子系统。

  能源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面临着经济活动中的普遍问题,同样需要供给侧改革。当前,能源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能源供给结构不合理,高比例煤炭消费造成环境污染。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一次能源煤炭占比近70%,尽管大部分以转化为二次清洁能源电力的方式消费,但囿于煤炭清洁技术尚在研制及推广使用阶段,同时火电生产中对排放的管制尚无法一步到位,煤炭消费仍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2、火电利用小时数下降,煤炭转化为电力产能过剩。 煤炭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结构中的主力军,价格大幅下滑,使火电发电成本相应下降,大大增加了火电的竞争优势。但火电利用小时数逐步下降,2015年已达到36年来的最低水平,说明火电设备开工率不足,产能严重过剩。

   3、石油仍是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的主要来源,新能源机动车保有量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需求持续增加,预计到2023年共计超10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占80%。汽车尾气成为当前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则因制造技术不成熟、充放电的不便利性等问题发展缓慢。

   4、水能、风能、光能储量相对丰富,但富集区与需求区逆向分布。 尽管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政策,但由于整体经济形势放缓,富集区当地电力需求不足,电力输送网络架构配置不合理,外送渠道受阻,弃风、弃水、充光现象严重。尤其是冬天,由于涉热电力负荷主要由火电提供,西北基地的弃光、弃风现象严重。

  显然,上述问题是能源行业“供需错位”导致的结构性失衡,其中尽管有能源资源禀赋分布不平衡的因素,但主因首先是能源开发、输送等整个供给系统规划不全面,其次是能源行业内各种能源运作系统之间及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转化系统交互单一,再次是能源行业与交通运输、制造业等其它行业之间供给系统与需求系统的不协调。

   如何开展能源供给侧改革

  要解决能源行业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完善能源供给规划,促进多类型能源的相互补充与供需系统的协调发展,需要应用前瞻性视角、系统性思维来思考包括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全行业在内的广义能源系统运作问题,明确能源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

   一、培育发展能源新兴需求

  要开展能源供给侧改革,并不是只关注能源供给问题,同时还需要关注能源需求问题,促进能源供需的全方位平衡。

  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而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一文也明确了新消费的引领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对供应管理的变革,其中的“”是对升级需求和新兴需求的“”答,关键点在于以“”“”“”。因此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起步措施就是对升级需求和新兴需求的培育和引导。具体到能源方面,需加大对服务品质消费、绿色节能消费等的培育,促使能源用户产生更多的服务、信息、节能、品质需求。能源用户发出新型能源需求信号,而供应侧在接收到此信号后会相应给予应答,例如对于绿色用电需求,按电力绿色等级分类进行电源接驳;对于节能需求,收集分析用户用能相关数据设计综合能源管理方案。

  通过满足诸如此类的新兴能源需求,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电能替代和清洁替代,逐步加大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现能源供给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变革。

   二、建设广义能源互联网

  通过建设广泛意义的能源互联网,利用能源互联网的融合、开放、平等、协作特性促进能源利用体系内各能源供给子系统的协调运作。

  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战略以来,由于人们对能源与互联网的结合方式认识不一,相应的也就出现多种能源互联网的定义。其实不管如何定义,有一点是公认的,能源互联网绝不是能源与互联网的简单加合,也不是单纯包括一种能源的电力互联网,而应是广泛意义上的能源互联网,即能够实现横向多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的,能源与信息高度融合的新型能源利用体系。其中多源互补,指的是包括石油、燃煤、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之间以及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之间的交互补充;而纵向源-网-荷-储协调指的是能源被消费之前的的开发、输送、储存与利用等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在这种交互补充和互相协调的过程中,能量流和信息流有序地双向流动,从而达成能源供给子系统的整体平衡。

  通过建设广泛意义的能源互联网,以横向多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构建一张纵横交错的能源供给网络,加强网络内能源供给各环节以及不同能源的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互协调,形成有效供给,满足综合能源需求,实现整体供需平衡的能源供给侧改革目的。

   三、完善能源市场建设

  要开展能源供给侧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市场主导原则的要求,指出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对于能源行业,由于能源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其中尤其是电力还具有公共事业属性,电力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在市场建设方面一直步伐相对落后。但是加快构建一个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无疑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大重要任务。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够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减少人为干预,真正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这也正是能源行业迫切需要的变革,其中电力行业以一系列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的颁布揭开了构建电力市场的序幕,放开属于竞争环节的发电侧和售电侧,引入多元化社会资本。此外,最近风电光电标杆电价的降低,也为促进新能源参与深度市场竞争奠定了基础。而综合能源企业的出现则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以市场化手段促进了多种能源优化组合、互为补充。

  只有促使市场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引导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新能源竞争能力,调整能源供给结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才能借助能源精细化管理实现能源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四、加强能源整体规划引导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任何举措的制订与执行都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加强规划引导是能源供给侧改革中政府当仁不让的职责。

  我国在清洁能源供给与消费上天然存在着逆向分布的特征,因此要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必须解决清洁能源当地消纳能力不足以及无法大规模向外输送的难题。此时,就需要树立“顶层设计”的系统性思维,摒弃原有“各自为政”单纯“扩张保供”的能源发展思路,对现有的能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体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从而促进能源系统的良性循环运行,为能源行业注入持久活力。

  因此,要开展能源供给侧改革,需要针对各地能源分布特点、用能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条件,把能源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统筹协调起来,进行整体结构框架设计,推动能源消费与能源供给良性互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共同出力,能源供给结构调整与发展模式变革协同共进,从而建立能源系统与信息系统有效耦合的能源互联网络体系,从根源上解决能源行业现存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