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向"微腐败"说不!全省17市全部出台低保核对办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快速提升。但扶贫领域存在的贪腐问题却在啃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基层“微腐败”问题,成为亟需思考的问题。
八成“微腐败”与农村低保有关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山东省纪委驻民政厅纪检组会同省民政厅相关处室,先后赴德州、聊城、泰安、莱芜等地开展调研,以发生在城乡低保救助领域的“微腐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召开市县乡各级民政干部座谈会、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等方式,详细掌握基层民政部门损害群众利益“微腐败”问题。
从通报的低保救助领域典型案例来看,2016年以来,山东省纪委通报群众身边“微腐败”典型案例62批、414起。其中,涉及民政业务领域和民政干部57起,占比14%;涉及16个市、43个县(区),违纪违规人员中村干部占绝大多数,基层民政干部占4起;通报案例中,农村低保问题占比约80%;80%以上案件发生在2014年以前,2014年全省开展专项清理行动后,此类问题明显减少。
通报中,涉及民政领域和民政干部的问题和涉案金额都不大,但社会关注度高、负面影响大,损坏了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感。为了进一步防控基层民政部门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我省从制度顶层设计、规范工作流程、核对评议考核、监督检查追责等多方面入手,强化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狠抓低保名单公示制度,产生了良好效果。
全省17市全部出台低保核对办法
科学核查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是准确认定低保对象、合理确定救助金额、及时发放救助资金的前提。目前,我省各市、县(市、区)的民政部门与扶贫、农村工作、财政等部门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低保家庭省级核对平台实现了与公安、工商、农业、人社、地税、国税和民政内部的婚姻、殡葬等7个部门19类数据的在线实时比对,为我省实施“精准救助”“精准扶贫”提供有力支撑。全省17个市及137个县(市、区)全部出台核对办法、建立核对机制,低保对象认定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我省上下联动开展了集中解决低保错保、漏保问题的“阳光低保”专项行动,对全省312万名低保对象进行了集中复核,对在保和新申请低保家庭普遍开展经济状况核对,对1万多名相关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实行备案管理,全省低保信息系统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把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低保救助工作领域,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委托第三方承担入户核查、收入测算评估等事务性工作,保证低保审核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通过开展“阳光低保”专项行动,山东省社会救助领域损害群众利益“微腐败”问题得到根本遏制。
济南严查群众身边“微腐败” 上半年322人被处理
“微腐败”花样多“雁过拔毛”最常见
今年2月8日,辛寨镇辛王店西村的两名村民来到章丘区纪委信访室,实名举报村里的种粮大户高波通过村主任张呈钢虚报冒领小麦直补款的问题。
“村民的实名举报,反映问题又十分具体,所以我们觉得这个问题线索可查性非常强。”章丘区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焦儒信和同事们研究过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明察暗访、正面接触,多种方法都用上后,张呈钢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问题。”焦儒信说。最终,张呈钢因为贪污种粮大户补贴款2.4万元,贪污小麦直补款3500元等其他问题,被章丘区纪委给予开除党籍处分,贪污所得2.75万元,已经收缴并上缴国库。
在追究张呈钢违纪问题的同时,章丘区纪委经过研究,对张呈钢违纪问题进行一案双查,并对辛寨镇有关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经区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农委副主任兼任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曹公琦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包村干部颜景祥诫勉谈话处理,辛寨镇党委对分管领导王平、刘秀昌进行通报批评。
调查一个村主任的“微腐败”,牵出了一串背后的问题。这种“微腐败”现象,在济南的基层还有不少。虽然村里能够经手的资金数额并不大,但是腐败的花样却十分繁多,其中“雁过拔毛”式的“微腐败”最为多见。
今年4月份,济南通报了发生在平阴县、济阳县的9起“微腐败”案件,这里面有把村集体收入用于个人家庭生活支出的,有冒领小麦补偿款的,有侵占村集体承包费的,还有虚报补助款翻盖个人房屋的。涉及金额多的一笔十几万,少的只有1500元。
对于这些花样繁多的“微腐败”,济南坚决“亮剑”。“严肃整治和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盯紧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突出加强对扶贫领域问题的整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济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程德智表示。
为获得问题线索主动到村里“下访”
获得有效线索,就相当于抓住了“微腐败”的尾巴,这些线索从何而来?张呈钢的这起案件线索从纪委信访室得来,这是线索最常见的来源之一。而信访现在已不仅仅是在家被动等着村民来反映问题了,走出去找线索,让问题的发现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村头广场上,摆一排长桌,长桌两侧坐的是干部和上访的群众。干部直接到村头听群众反映问题,这种模式在济南被称为“流动信访大厅”。村民不用跑腿就能反映问题,而纪委在及时汇集问题之后,还可以就地化解矛盾。流动信访大厅设立5年来,仅一个区就流动接访125次,接访群众764人次,解决实际问题928个。
除了这种创新手段,传统的来信、来访、电话、网络、短信“五位一体”信访举报平台,效果依然明显。此外,报纸、电视、12345市民热线、泉城清风微信平台等也都成为了纪委的“线索库”。
线索的搜集也是有规律的,盯紧了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效果会更好。“从去年以来,我们重点对土地出让、财政专项资金、惠民工程这些领域进行了排查。”济南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处级检查员王滨表示,重点关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镇街干部、基层站所工作人员,通过这些排查,集中发现和督促解决了一批虚报冒领、优亲厚友、截留私分等突出问题。今年前六个月,仅济南市纪委向县区和济南市高新区交办的问题线索就有106条。
“露头就打、刨树挖根、寸步不让”,说起济南对于“微腐败”的态度,济南市纪委常务副书记赵玉海用了这三个词。今年的前六个月,济南全市先后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49起,处理了322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43人。“我们就是要传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
这种信号提醒了不少村干部,从而带来的是村里面貌的改变。“我们村就跟三年前完全不一样了。”章丘区明水街道办事处湛汪村村民孟令明说。
“以前哪个村领导一年光吃喝不得吃个一两万的,现在谁也不敢了。”孟令明说,“现在人们都知道,吃了喝了以后,纪委来翻出单子一看,谁都跑不了。”
执纪越来越严,村务也变得越来越透明。孟令明从村委借出了三份盖着公章的会议纪要,参会人员是湛汪村两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全体党员,商量的是彻底清欠土地租赁费问题、发放村民福利补充意见等问题,参加人员和表决意见要逐一签字并且摁手印。“现在我们村里,灯也亮了,路也好了。以前村里的账目从来都见不到,现在每个月不到15号,账目早早地就贴在公开栏了。”
对于村民而言,大“老虎”的贪腐距离很远,但是身边小“苍蝇”的贪腐却能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如果任由这些小“苍蝇”的“微腐败”发展,还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微腐败背后隐藏的是直接腐败的跟进,是欲壑难填的开端,是腐蚀堕落的温床。管住今天的一只小‘苍蝇’,既可能消灭一只明天的大‘老虎’,更能保一方百姓、赢一方人心。”济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程德智说。
村干部集体参加农廉考试
出现了腐败再严查毕竟是事后的补救手段,真正防止微腐败,得从根上入手。“这就需要建立更加健全的制度。”赵玉海说。
制度的健全首先从济南市纪委开始。“我们建立起了更加健全的推进机制,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局委机关各厅部室形成工作合力”,济南市纪委副书记范立山表示,济南市纪委在10个县区和济南高新区各选择一个信访举报数量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复杂、反映比较强烈的镇(街道)作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直查快办,确保查处一批重点案件,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日常协调,拓展问题线索发现渠道。信访室负责人对信访举报受理、转办情况进行汇总。“通过明确委局机关有关部室的工作职责,也是在动员大家围绕共同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缝对接,同频共振。”
既然是要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制度的健全也必然要延伸到基层。去年7月,济南的一群年龄参差不齐的“考生”进行了一场集中考试,他们中有头发斑白的老人,有身体健壮的中年人,还有为数不少的农村妇女。他们所考的内容是“两委”干部农廉“1+7”工作专题测试。“也就是廉政教育、村权运行、‘三资’管理、‘三务’公开、便民服务、纪检组织建设、监督制约等7项工作机制”,济南市纪委常委满斌说,像这样的考试,还会不定期地举行。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程德智表示,济南先后出台了《农村干部违反廉洁履职若干规定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落实“一案双查”。“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多种方式,既追究主体责任又追究监督责任,既追究领导责任又追究党组织的责任”。今年前6个月,全市实施问责493起,问责党组织441个,问责党员领导干部18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