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自称“学霸“:我很少遇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26.10.2014 13:52
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我不希望每门都60分,也不希望是每门都10分、只有一门99分,我希望我每门都80分,但是我有5门,加起来就有400分。
--郭敬明 郭敬明确实很懂《我知道》的游戏规则。 “注意看题面、注意看题面!”在《我知道》录制现场,郭敬明经常会紧张得站起身来,十分着急,“题面要你回答的是什么动物,动词是要来修饰这个主语的;但你给出的答案是一个主谓短语。” “仔细分析题面”是郭敬明给自己带队的学员私塾授课时反复强调的策略之一。 郭敬明在一本全新的高雅德笔记本上,工工整整手写了四条注意事项,全是具体的对战技巧。在导师私塾,他语速飞快地给学员一一讲解:围棋制按字数计分,可以从字数多的题答起;答题的瞬间就按“提交”,可节省时间;误导对手去陷阱题、“让他去自杀”.最后一条涉及30分的高分题--手写红题,因此旁边画上了五角星。 郭敬明不知不觉放下了跷起的二郎腿,身体越来越前倾,讲完,他满脸急切:“你们懂我的意思吗?” “最后只有一个冠军,我敢保证,不一定是知识储备最厉害的那个人,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就像山地越野赛和马拉松,不一样的地形、城市、氛围,结果都有可能不一样,一定要有针对性。”郭敬明用同样飞快的语速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 《我知道》第四场的选手杨薇,所向披靡,不仅能答出答案,还能流利地解释每道题的意思、出处,她把自己的“无所不知”归结为信息饥渴症,甚至想过咨询心理学家,“病情”最重的时候,她每天要先看掉两三份报纸才能吃午饭。 “很多人信息饥渴、信息恐慌,其实是源自内心对时代缺乏安全感。”郭敬明很肯定地说,自己没有信息恐慌症,原因是:“我很少遇到不知道,我一般都比别人先知道,我不允许自己不知道;如果真不知道,我一定会问。” 郭敬明也有病:“我上厕所的时候,如果忘了带书或者手机,我会把洗发水后面的说明拿来看。”大部分小说、名著,郭敬明都是在厕所、飞机上、休息室里看完的。 第二期节目,一道题是:植物界最大和最高级的一类,选手没有答出来,郭敬明满脸惋惜:“被子植物门啊!”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这都是生物里学过的。”郭敬明事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是“学霸”.他是理科生,高中生物排全班第一,“一直喜欢念生物”.前一阵去台湾,他背回来两大本书:《改变历史的50种植物》和《邪恶植物博览会》。 大学时,郭敬明用三个月硬磕下了上海话。开始拍电影,他又硬磕英语,解决了日常交流。本来想学日语,有点难,退而求其次,正在学粤语。他的这个病叫“基本上什么都想学”. 以下为郭敬明自述 从羊水栓塞到上海前滩我知道 有些选手连一些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都背不上来,我觉得挺意外的。最意外的是竟然不知道中国第一任总理。 我蛮注重资讯,看到热点就会随手查一下百科。比如埃博拉的病理原因、症状、起源结果以及奇闻轶事……你没办法很深入地去研究,但至少知道一个大概。 我前段时间反复来回香港,都会看到机场的告示牌提醒埃博拉相关的症状,节目正好出了埃博拉这道题,就顺便聊了一下。 我非常喜欢霍金的《时间简史》,这本书不是理论著作,是普及基本的时空概念,写得非常漂亮,你可以直接当小说看。我看了很多和霍金有关的纪录片,包括霍金解说的《宇宙的起源》,讲宇宙从爆炸到演变到今天到未来的状态,我自己收藏了一套蓝光。我开始以为霍金是小儿麻痹或者瘫痪,渐冻人最近很热,我才知道原来他是渐冻人,所以又去查了很多资料。 羊水栓塞这类医患事件,或者婆媳关系这种有人性争论的事件,对小说创作有帮助,未来可能会用到它,可以整合到小说或者影视题材里面的东西,我也会比较感兴趣。 我很喜欢科幻的东西,高科技、基因、变种、实验、病毒。因为我写一些奇幻小说,古代的战争或者历史文化,所以我都会比较有意识地积累。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那段历史我是比较空白的。这些我创作上不太会涉及,平常也比较少有专门针对性地阅读。 我最近看的书和电影,要么特别未来、科幻类的,要么就是特别古典的,像《冰与火之歌》这种奇幻的或者很言情的。近当代的最近看得少了,因为我初高中几乎都是在看近当代的作品。 我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朋友,他们的阅读领域都很杂,他们会分享最近在看什么,我有兴趣的就让助理买下来。我最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写的《大众心理学》,跟我的专业也有关,不管拍电影还是写小说,都要研究大众心理。 书里说,现在的中国很像二三十年前的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下,个体越来越独立,在一个楼盘住了五六年可能都不知道你对门是谁,但是网络的高度发达造成了虚假的、“好像大家很热络”的人际关系,这种情况下,大众的从众心理已经畸化成了另一种心理。当一群人不管以什么原因聚集在一起,就不再是一个个体,他们的思维一定是整体的反应,当有一个人不是这个整体的反应,他自动就不再属于这个群体了。 这本书其实是针对电视节目、唱片、电影营销来做的阐述。30年前美国有一本书叫做《引爆流行》,也分析过,它其实是营销学最初的圣经,把美国当时流行的所有电视节目,从黑人唱歌选秀开始,一路到最新的节目,分析了为什么观众有这种趋同性。 微信公众号我有订阅一些,不超过十个。我就锁定几个方向,像电影、文化类的是一定会推送给我的,体育我不会关心。还有房地产,相关的新闻也一定会推送给我。我喜欢研究城市规划和城市的变化,比如上海的哪个区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最近我就在研究上海的前滩,大家都知道陆家嘴、外滩,或者顶多知道一个南外滩、北外滩,对前滩并没有那么熟悉。前滩在南外滩的对面,在陆家嘴以南,有一块冲积平原,是一个弯道,地理位置非常好,是上海内环里惟一一块还可以大面积开发的区域,而且它最妙的就是不建高层,全部是超低层,北欧式的规划,未来会是一个很高端的集合。我很感兴趣,也可能会投资。 “我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 我有十多二十本剪贴簿,每一本大概十几公分厚。我看到相关的资料,文字、图片,就会打印、保存、剪贴下来,密密麻麻。我大概一个月看几十本杂志,我在飞机上哗哗哗撕杂志,旁边的人不知道我在干嘛,大概一本杂志最后会撕个二三十页下来,助理会分门别类帮我贴到不同的剪贴簿上。 有些是收集家居的,好的家居、设计师、品牌,还有些是专门收集鞋子的,收集武器的,所有的冷兵器、热兵器有分类,比如剑就有几十种。有一类是收集森林的,寒带的针叶林长什么样子,热带林长什么样子,拍电影选景的时候会有帮助。还有古典服饰、古代建筑、城堡、王冠、权杖,我都会收集。 如果我的书、电影题材涉及,我会先统一把这些剪贴簿看一遍,会有很多新的灵感出来。 我其实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看过的东西我能聊一个大概,阅读笔记我不太做。但我看过的书,过段时间想要找某个点,我大概知道它在第几页,都翻得出来。 我算幸运,我的工作基本在我的兴趣范围内。没有太多属于我没兴趣,但必须强迫自己去学的。假如有这种情况,我硬磕也会磕下来。日积月累,就像我练英文。 我学英语就是大量地看美剧、看原声作品,我手机里大概有十款学单词背单词的软件,只要有空就学。我们经常化妆和等录影,还包括飞机上,有大量的零碎时间,能抓就抓。比如《欲望都市》,我会翻来覆去地看,先看双语字幕,看到第三遍、四遍的时候,基本上就只看英文字幕了。 我现在学习的是与电影技术有关的表达。我之前找英文老师,他也说我现在需要补的是,怎么表达我的想法:作为一个导演,如果你形容一个东西不精准,摄影师或者特效师就会走偏。最近我找了很多国外有关电影的纪录片,看导演们在谈电影尤其做特效的时候怎么说,里面有很多专业的词汇,多看几遍,你大概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字典也有找一些,类似“电影专业名词一千个”这种,里面有好莱坞固定的术语。这些倒不是说单词本身很难,关键他们有固定的表达方法,你要知道背景。比如说hero shot,英雄镜头,其实就是指仰角,因为拍英雄的时候习惯会用仰角,约定俗成了;Abby Singer,代表的是当天倒数第二个镜头,这其实是一个制片人的名字,他发明了一种方式,到每天倒数第二个镜头时就通知剧组,大家就会先收拾准备转场,这样一天会节约两个钟头,所以这个镜头就以他命名。 第二代木桶理论 无论做什么,都有技巧,我刚进入电影圈的时候,也相当于参加了一场《我知道》。技巧其实就是扬长避短,克服自己的短板。 就像木桶理论,如果你有一块木板特别短,你的蓄水量会非常受影响。但是当你和你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在同一个起跑线--我做电影,竞争对手一定不是新导演,一定是已经票房过亿的名导演,跟他们竞争的时候,木桶理论已经不适用了,已经变成第二代的木桶理论。 发明木桶理论的那个人写了第二本书,第二代的概念是:如果你有几块特别长,你根本不要管你的短板,你只需要把木桶放斜,因为有一块非常长,蓄水量就可以很高。 对我而言,我就是无限放大自己的优点,比如《小时代》,就是针对年轻受众,我就把这个优点推到极致,我的短板根本不去管,因为我知道补死了都不一定能征服五十岁的老男人或者男性观众。 虽然听上去有一点功利主义,但这个社会或者时代,你不太可能做一个全知全能的人。现在分门别类的学科已经太多,全才几乎等于没用,你再全才,都不可能比得过专才。比如医生,全科医生没有用,我今天就是要看肝病,一个最厉害的看肝病的医生和一个全科医生,我一定会找那个专门看肝病的。 关键就是看你自己喜欢什么,你愿意在哪个方面去钻研、花精力。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已经全部上存到云端了,不太会出现像以前查不到资料,或者必须知道哪本书里提到过才查得到的情况。这个时代,“专”就比“全”来得更好。 就我自己而言,肯定要有一门很精通的东西,除非你每样都很厉害,那就真的很厉害,但如果你每样都60分,其实用武之地不大。 我不希望自己每门都60分,但也不希望是每门都10分、只有一门99分,我希望我是每门都85分。每一门都80分,但是我有5门,加起来我的人生就是400分。 目前我觉得自己每门60分,有一两门可能会高一些,比如文学、电影从事得久一点,分数就高一点。 《我知道》有点不一样,它的知识目前基本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典故、文史常识,比较轻松娱乐。对这些选手来说,他掌握这么多知识点,可以丰富自己的世界。你知道更多的东西,最不济,也是增加了生活趣味。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26.10.2014 13:52
刘家义在全省新时代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暨“担当作为好书记”“干事创业好班子”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新时代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暨
文化厅
刘家义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山东服务保障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
山东服务保障文化厅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