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关头舍命救战友,王成龙诠释新时代军人本色

20.01.2019  15:43

   王成龙的人生问答

   生死关头舍命救战友,这位武警英雄用奋斗和担当诠释新时代军人本色

  2018年12月5日,寒冬飘雪,莒南县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哀乐低回,武警干部托扶着王成龙烈士的骨灰,轻轻放入墓穴,鸣枪礼兵三声清脆的枪声划破低沉的云幕,送别英雄。

  时代需要英雄,时代敬重英雄。和自发在路边送别的当地群众一样,网友们也通过各种方式悼念这位舍己救人英勇牺牲的年轻军官:“送英雄回家”“泪别英雄”等话题登上热搜榜,相关文章阅读量达1.5亿次,视频点击量超过3亿次,留言30余万条。

  在整理王成龙遗物时,战友找到了一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扉页上写了这样五个问题:我为什么要选择当兵?我能为军队建设作多大贡献?当兵的意义何在?人生最终理想和目标是什么样的状态?我该怎样活出真正的我?

  “成龙没有写下答案,但我相信,他用炽热的青春诠释了最好的答案,有梦想、有奋斗,一名新时代好军人应该有的样子。”武警济南支队政工部主任黄强说。

   “生死关头,是排长舍命相救”

  “要是当初我不把他选到特战,就不会发生这个事了。”王成龙牺牲后,连续几天,武警济南支队机动大队特战中队中队长夏中明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王成龙是他亲自挑选到特战中队来的,是从刚毕业的军校生中挑选出来的好苗子。谁知,一场意外让任职不满一个月的王成龙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2018年9月12日凌晨4时,天还没放亮,一阵短促的警报声惊醒了特战队员们。大家迅速从地铺上“弹”起来,紧张有序地穿戴好装具迅疾出动,开始了“魔鬼周”极限训练的首个课目——25公里行军。

  排长王成龙是值班员,他带领队员们行军到邹城市大束镇水河村附近时,一辆严重超载的重型自卸货车突然从队伍的后侧行驶过来。货车连续超越4辆保障车辆后,突然向右变道,直冲行军队伍驶去。王成龙大喊一声“散开”,迅速推开身边的战友曲鸿健,自己却因躲闪不及,被大货车卷入右前轮下,推行5米,造成右侧多发肋骨骨折、胸椎多发突骨骨折、多处脏器破裂。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王成龙英勇牺牲,将年仅23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行军路上。

  “生死关头,是排长舍命相救,才有了我的第二次生命。我要接过英雄的枪,继承他的遗志,在强军兴军的征途上继续勇敢前行。”说到王成龙,曲鸿健悲痛不已。

  王成龙舍己救人、英勇牺牲的英雄壮举,迅速在战友中间传开,令军校师生、身边战友、万千网友感到无比悲痛和深深敬佩,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同学们说:王成龙是我们所有新毕业学员的骄傲,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老师们说:他把个人理想与追求融入强军兴军实践中,是年轻人的榜样。

  战友们说:我们要接过钢枪,朝着英雄未竟的事业继续前进。

  网友们说:最令人心碎的是一个无比纯粹的中国军人的逝去!兄弟走好!会有更多的人坚持在你未走完的路上,延续中国军人的荣光!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王成龙的家乡莒南县是一方红色热土,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成龙的伯祖父是解放四平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受沂蒙精神熏陶和家庭革命教育的影响,王成龙自小便萌生了强烈的英雄情结。

  2004年冬天,一群小朋友在冰冻的池塘上玩耍,突然冰层破裂,一个叫王翔宇的小男孩掉到冰窟窿里。就在大家慌了手脚时,9岁的王成龙迅速找来竹竿,趴在冰面上用力将他拉了上来。

  梦想有时只需要一颗火种,便可以爆发出燎原之势。王成龙对英雄的崇拜渐渐演变成对军人职业的向往,心中的那团梦想之火越烧越旺。

  2013年高考,王成龙取得了625分的好成绩。多家高校向他伸出橄榄枝,但从军报国的梦想在心中激荡,家人、老师都拗不过他,王成龙毅然选择了报考军校,最终得偿所愿,考入武警工程大学。

  军校期间,王成龙写下了109篇近4万字日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幸福也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任何一样东西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他在日记中这样激励自己。

  为了实现“精兵梦”,加时训练、超量训练成了王成龙的“家常便饭”。“成龙天天琢磨着把学到的东西用到战斗中。”机要指挥教研室主任潘峰告诉记者,“万万没想到,成龙的毕业设计选了与密本编制相关的词频统计课题。要知道,即便是搞译电专业的人,也不大敢尝试这个题目。”最终,他的努力获得认可,答辩老师一致给他打了高分。

  2017年6月,王成龙以全学员旅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荣立三等功。毕业典礼上,王成龙的父母和弟弟作为优秀学员家属代表,在观礼台上就座,这是他一生中“最自豪、最光荣的时刻”。

  之后一年,王成龙在乌鲁木齐校区进行为期一年的集训。因为表现优异,再次成为三等功的候选人。没想到,王成龙却作出了“让功”的选择。他说,自己的成绩略靠前,希望把功劳给渴望进步的同志。

  优秀、勤奋、实在、纯粹,是军校战友们怀念王成龙用的最多的词。密码学教员汪晶晶留着泪说:“成龙骨子里透着善良,再有一百次一样危险的情形出现在他面前,他仍会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

   “最打动我的是 能够更接近战场”

  “你打听特勤了吗?到底咋样,还是说机动更好一些?”

  “特勤有一点适合你,训练强度大,出汗多,这是最能打动你的吧。”

  “不!最打动我的是能够更接近战场!”

  这是分配前王成龙与战友的一段聊天记录。“更接近战场”,是他从军以来一直追逐的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成龙以体能素质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特战中队。他在向领导报喜的短信中说:“尽快转变角色,虚心好学,摸爬滚打,我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最努力的一个一定是我。我不会让组织失望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到特战中队后,为了提高长跑耐力,王成龙每天早起一小时,负重5公里的跑步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为了提高射击精度,他把水壶挂在枪口上练习几个小时瞄准,直到视力模糊、两臂颤抖;为了提高训练效果,经常挑灯夜战学习组训方法,结合自己参加集训和比武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升……

  王成龙牺牲后,被武警山东总队追授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战友们来到王成龙家中看望英雄的父母,走进屋内,只见墙上挂满了王成龙的奖状和三等功喜报。正中间是一张放大的全家福,王成龙身着军装,帅气阳光。

  承受着巨大的丧子之痛,王成龙的母亲管修梅满脸泪水。可是,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反复表达着自己的歉意:“部队上培养了他5年,国家花了那么多钱,他还没作什么贡献就走了,给部队造成损失了。”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他上战场。”沂蒙精神跨越时空,在新时代的滋养中,王成龙和他的父母用忠诚和奉献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英雄之歌。

   忠诚担当铸就不朽军魂

  □本报评论员

  忠诚担当铸军魂,热血青春写人生。武警英雄王成龙,在危险之间、生死一瞬,将生的机会“推”给战友,将自己23岁的青春定格在了演兵场上,也将忠诚担当、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镌刻在了人们心中。一名新时代军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王成龙用梦想和奋斗、用生命和行动作出了庄严回答。

  选择了当兵,就意味着将责任与担当扛在肩上。回顾王成龙短暂的一生,在军校,他虚心好学,练就过硬素质,不管是体能训练还是军事考核,他总是站在排头兵位置,始终追求“更接近战场”;在部队,为了实现“精兵梦”,他以素质立身,靠成绩进步,加时训练、超量训练成为“家常便饭”……把个人理想与追求融入到强军兴军实践中,把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化为爱军精武的实际行动,爱岗敬业、苦练本领,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王成龙用青春和热血、忠诚和担当诠释了当代革命军人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忠诚担当是人民军队的底色、是力量源泉、更是生命力所系。军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忠诚担当是一切价值的根基。用忠诚来支撑使命、用血肉之躯来践行使命,王成龙靠的是一腔热血,靠的是一身胆量,更靠的是坚强的精神支撑。王成龙生长于沂蒙革命老区,沂蒙精神的熏陶和家庭革命教育,党的长期教育培养和部队的历练,在他身上熔铸起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的优秀政治品质。深入学习王成龙的英雄事迹,其中所蕴含着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全局意识、军人气节和牺牲奉献精神,值得每一位军人继承和弘扬,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坚守和牢记。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历史不会忘记英雄的奉献和牺牲,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劳。向英雄王成龙学习致敬,共同追忆英烈事迹、共同追思英烈品格,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把对烈士的崇敬和缅怀,转化为忠于职守、担当作为、走在前列的强大动力和自觉行动。

        编辑:王丽        责任编辑: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