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水高端船型,提升行业效率 山东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近年来,山东省船舶工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在企业结构、产业配套、生产效率、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全球航运市场严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转型升级势在必行。7月11日,记者在威海、青岛走访部分造船及海工装备企业,感受到了企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走进中航威海船厂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在两个10万吨级船坞内,船舶正紧张有序地建造中,而在3号、5号码头分别停靠着七八艘或已建好或正在舾装的散货船。提升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从原来的单纯制造转型为设计,中航威海船厂加快转变设计理念,通过了解市场变化,对船舶的性能、制造理念的理解更深刻,设计手段等方面更具有前沿性。
“我们承接的高端客滚船项目,是与瑞典StenaAB公司合作建造的,也是欧洲船东首次选择在中国船厂建造高端客滚船。”在欧洲,客滚船是一种非常成熟和流行的产品。在中国,高端客滚船无论是建造还是实际运营使用,都还相当少。中航威海船厂总工程师于树成介绍说,“这说明船东对中国制造有信心。我们将借助中航船舶平台及中航工业集团内部资源优势,以缜密的设计、有效的整合和精心的制造来完成首批客滚船产品”。
船舶工业是全球性产业,面对市场跌宕起伏,适应航运市场和海洋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认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企业集团,推动产品风险补偿机制,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
在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设计部主任工程师韩雁凌看来,转型升级重点要提升生产效率。这家公司在传统建造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一体化建造工艺,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了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形成均衡连续的总装建造模式;在产品类型方面,公司创新开发模块化工厂建造工艺,完成建造了多个LNG、矿山模块化工厂项目。“每个模块完成特定部分的子功能,模块之间相互独立,通过系统连接共同作用实现最终目标,从而大大节约了生产周期。”韩雁凌说。
今年以来,受市场大环境影响,我省船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较去年同期均出现明显下滑。1—5月份,行业统计范围内全省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6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出口交货值75亿元,利润0.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8%、17%、18%、72%。企业承接新船订单量有所上升,1—6月份,全省企业共承接新船订单341万载重吨,同比上升75.3%。截至6月底,全省手持船舶订单809万载重吨,同比上升12%。
高福一表示,当前,我省船舶行业缺乏大型造船企业集团,产品档次偏低,主要以普通散货船为主,不具备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的能力,每载重吨的接单金额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左右,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造船装备尤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新技术、新装备是造船企业参市场竞争的基础和前提。黄海造船有限公司正在围绕结构调整,大力开展产品转型。“我们把‘创新研发、做专做特、延伸链条’作为直面竞争的主抓手。”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韩明杰介绍说,除了每年以不低于5000万元的投入加大设备升级投入,还与德国曼公司、麦基加公司、意大利通道设备公司等专业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设备升级的长期合作,目前依托这些设备建造的高端船型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
“我们连续6年上了万吨级船台、造船新厂等5个投资过亿元的大型技改项目,每年的技术研发投入约占企业销售收入的2%到3%。”韩明杰说。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客滚船、多用途重吊船、远洋渔船及特种船舶建造基地。
同时,黄海造船还创新性地实施“军民并轨、双轮驱动”。2015年3月份,该公司通过国家首次“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联合审查。同年11月、12月,公司分别中标两型五艘军品船舶。目前,两型军品船正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预计年中及下半年将陆续正式开工建造。
在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高福一表示,一定要突出市场导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加快推进协同创新,提升自主设计能力,努力掌握设计话语权,着力打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