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智造”催生发展新生态
高温密炼开炼成块发泡冷却定型……9月3日,走进茌平县颐和塑胶的生产车间,看到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我们公司生产的30倍PE塑料材料隔音、阻燃、环保,在国内仅此一家,可以说是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也成了远销海外的‘紧俏货’。”公司总经理王兴宏如是说。
“我们的产品都达到了环保要求,像儿童玩具、体育用品都可以加工,耐克、阿迪等一些知名体育用品生产商就是从我们这里购买的半成品。”王兴宏告诉记者,颐和塑胶通过与日本研发团队合作,并与青岛科技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等高校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相继开发出百余种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其中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的塑胶产品已通过国际验证,远销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茌平县高度重视科研、人才等“智力”因素的支撑作用,着力运用科技成果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科技资源向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聚拢。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3家,高新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到60%以上。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实施技术创新项目,为企业争取专项资金扶持,围绕争取省级项目加大工作力度,让科技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转型的驱动力,孕育出产业发展的“新生态”。“扼住科技的命脉就是扼住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据茌平县委书记陈秀兴介绍,该县不断加大对优势产业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成果培育及转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着力引进、开发一批具有高效益的新技术项目,通过积极开发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对纺织、化工、汽车配件等传统技术改造升级,用现代化装备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截至目前,该县有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与国内132家高校、科研院所“联姻”,科研成果市场应用转化率达到28%,使得全县60%以上的传统企业“老树开出新花”,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3%,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7%。今年以来开工的109个千万元以上项目,高端新兴项目占到七成以上,200多项国内领先科技成果得以转化应用。逾千家中小企业纷纷效仿,聘请专家教授、引进专业人才、组建研发中心,科学技术的创新将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助推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