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药PK国产药!山东激励医药研发让百姓少花钱
引起公众关注的本轮医改已过去半月多,其中成为舆论焦点的除了诊疗费的上调外,还有药价的高低。药价居高不下一直是备受公众诟病的难题。提升国内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研发能力,有助于破解这一医改难题。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缩减项目申报流程,加强临床和科研互动,将提升我省的医药研发能力。目前《山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修订工作已经排上日程。
花40万抗感染,病情没控制住
“我最怕她感染,一感染使用抗感染的进口药,费用无法预计,可能花几十万都控制不住病情。”提起前一阵未婚妻的抗感染治疗,朱效信依然心有余悸。今年2月份,家住菏泽武庄村的马秀云被诊断为白血病,住院治疗,她的未婚夫一直守护在旁。
朱效信说,几个月治疗下来,如今已经花掉了二十五六万,其中有十万左右是不能报销的进口药费。朱效信算了一笔账,马秀云第一次住院76天,除了配型检测的费用,共花了31万多,其中90%以上是医药费,这些费用仅报销了10万多。第二次住院花了4万多,仅报销了1万8千多,总体而言,报销的比例仅占三成左右。
朱效信称,在白血病治疗中,化疗费用仅是小头,一个疗程化疗三到七天,配上其他营养药,每个疗程也就1万出头。但是抗感染就是个无底洞了,不仅使用的进口药非常昂贵,而且不知道何时能够控制住病情,可以停药。朱效信说:“上次抗感染我们花了十万左右,以为很多了,其实算幸运的,有病友说花40万都没有控制住病情。”
前段时间,马秀云感染后发高烧,急坏了朱效信。一开始医生给用国产的青霉素、头孢等,根本控制不住病情。“为了救命,必须要换最好的进口药。”朱效信说,抗真菌感染的米卡芬净打了20多天时一查账单,花了7万多。“没想到会这么贵,但也没办法。”他叹了口气。
马秀云吃的另一种抗真菌的药物伏立康唑,一粒就要390元,前后吃了18粒,一下子花去了7000多元。朱效信曾希望通过其他途径节省一部分药费,他也听说有些进口药可以在印度等国代购仿制药,价格要便宜很多。“可惜国内买不到。”朱效信很无奈。
迎难而上,研发国产药品
马秀云在治疗中还使用了一种恢复白血球数量的药物新瑞白,每针1700元出头。这样的价格得益于我国医药的自主研发技术。十多年前,国内的病人要想注射提高白血球的药物,只能选择美国或日本的产品。上世纪90年代,齐鲁制药的科研团队迎难而上,成功研发了中国人自己的提升白血球药品,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和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这两个产品在各项指标上均与国外原研药药品质量相当,甚至高于原研药,但价格远远低于进口药。
后来国外研发出了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长效制剂,一支针剂合人民币万元以上,在国内很少有病人选用。为了让国内患者用上质优价廉、疗效更好的药物,齐鲁制药开始研发长效新瑞白。2015年8月26日,新瑞白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这一产品质量、疗效与进口产品相当,但价位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
提升国产医药的研发能力,可以给老百姓省下不少钱。对此,济南磐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志青深有感触:“就拿成功研发心脏支架的威高集团来说,它最大的贡献并不是一年给威海交几个亿的税,而是打破了国外垄断,把国外进口心脏支架的价格拉下来了,这就是最大的社会贡献。”
据了解,我国心脏病患者所使用的心脏支架,过去一直为国外少数医药企业垄断,成为很多患者不敢问津的天价产品。而威高集团研制的心脏支架不仅价格比国外产品低了近一半,品质也十分过硬,迅速挤掉了进口支架虚高的垄断利润。
十几年研发,都不一定成功
医药创新对老百姓的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创新药的数量比仿制药要少很多。
济南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曹瑞敏介绍,目前医院里的进口药大约占到5%-8%左右,尤其是治疗癌症的药多是依赖进口。不过近几年来进口药有所减少,因为仿制药逐渐增多,有的国外药没出保护期,国内就已经开始仿制了。
曹瑞敏认为尽管仿制药多,但制作技术上和国外依然有差距,比如青霉素,国外已经不需要皮试了,但国产的依然要进行皮试,虽然工艺一样,但提纯度达不到。
“仿制药相比创新药要容易些,但真正做出来的也没多少家,十个爬坡的也就一两个能上去。”济南磐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志青说,现在有些人去印度代购仿制药,是因为印度审批不那么严格,只要药效可以,临床检测很松。但我国审查很严,要经过临床严格检验,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比仿制药,中国的创新药周期更长,技术含量要求很高,有的需要十几年研发,都不一定成功。”邢志青介绍,一种创新药至少要经过三期临床检验,中途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失败,这对药企是很大的消耗。
对此,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丁振波也有同感。丁振波说,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投入研发费用5000多万,但依然不够。省里领导和有关部门曾提建议,希望华鲁控股集团能够整合全省的医药研发平台,以两个药企为依托,在济南成立个总的研发机构,这个事情做了四五年,基本推不动。主要源于仅靠企业自身投入难以支持。医药研发行业有个特点,研发十个可能仅能成功一个,这个平台建不好引不来也留不住人才,目前主要苦于扶持政策的力度太小。
落实激励政策,激发科研积极性
在医药研发方面,经费不足是不少药企面临的难题。
“济南市给创新人才的科研经费相较南方偏少,并且用起来比较死板。”济南高新区一家药企负责人称,济南市发放的人才经费并不是一下子全部给全。以50万这一档的人才经费为例,一般第一步先发放15万,第二步再根据企业招聘的员工数、缴纳保险的数量、实现的利润等指标,发放第二步的钱。该负责人还提到,申请人才经费的手续非常复杂,有诸多门槛,很多企业四五年都没有拿全,并且需要一级级向上提交材料。
临床对医药研发能起到精确校准方向的作用,但当前我国研究系列和医疗系列却是相分离的。我省某三甲医院院长表示,目前医院拿到的只是医疗经费,没有教学、科研经费。“而我国的医学创新主要就靠三甲医院和特级医院破解疑难问题,比如艾滋病、肿瘤等。”
该院长说,医生发现科研问题后,必须让他摆脱所有临床繁杂的工作,带着问题进行科研,这个时候必须给他人头经费,也就是归入研究系列。但在我国,在临床上又没有这种科研编制。
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丁振波认为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很重要,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提到,成果投产后,连续三到五年,可以提取一定比例转化利润奖励研发人员。但药品的认可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刚推出三到五年基本卖不好,等到三五年以后,这款药的利润多了,但没法落实这项激励政策,不利于激发医药科研人才的积极性。
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目前《山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修订工作已经排上计划。主要依据去年十月一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今年出台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上述文件强调对于科研人才的激励和多渠道资金的投入机制。新的条例或将年底出台。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