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秋游变成学霸特权
06.11.2014 16:29
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谷米
文科前20名、理科前60名的同学,才能去清华、北大秋游……近日,北京大兴某中学打算组织学生去秋游,而条件是月考成绩必须在年级前80名。对于学校的做法,学生们非常不能理解。 秋游本是一件好事,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可以增加班级凝聚力。而将秋游地点选择在名校,学校也是希望学生能够受到名校气氛熏陶,见贤思齐,将其作为前进的目标。 不过,这种做法使得学校的这番苦心有点变味儿了。因为大部分孩子正处于青春成长期,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这样做,不仅激发不了其学习热情,反而可能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环境。 本来应该很愉快的秋游竟成了“优胜劣汰”的一种手段,不免让人感慨连连。这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也大相径庭。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有教无类”之说,即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然而,两千年后,“有教无类”的愿景仍然不能完全实现。 事实上,类似事件已经不止一次发生。今年年初,就有家长反映江苏省某中学试图以成绩排名来重新安排座位,排名靠前的先进教室,挑选靠前的座位。 如此种种,都显露了我国教育界一直以来的惯例,即对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这与近年来我国要求弱化分数和名次,引入平时成绩和社会实践表现作为学生考核标准的趋势是相违背的。 由此不难看出,传统教育“以成绩说话”的影响力依然非常大,而在其强大惯性下,“有教无类”以及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操作上往往容易被遗忘。 学生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当然也就拥有平等参与所有教育形式的权利。因此,必须要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保障每个学生学习的权利和参与学习的机会。要想真正鼓励学生进步,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其他一些方式,比如说可以在活动中让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不好的学生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而不是类似秋游的“激励”教育,否则教育就失去了“有教无类”、平等施教的初衷。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06.11.2014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