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全方位“招商引资” 抱负丰满 现实骨感
新闻背景
14日,印度总理莫迪对中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获得“罕见礼遇”。据中印媒体报道,莫迪此行共签署总额高达22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
16日~19日,莫迪前往蒙古国和韩国进行访问。莫迪在提及自己倡导的鼓励制造业发展为主的“印度制造”运动时表示,欢迎韩国政府和企业扩大对印投资。
莫迪开展周边外交,重中之重是经济合作,吸引外国投资。印度为什么如此迫切地需要引进外资?引资协议由“意向”到落地,还差多远?印度面临哪些引资的挑战?结束访问之后以及做出承诺之后,如何为投资者改善该国的国内环境?
本周圆桌会议,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印度专家,解答上述热点问题。
核心提示
近年来,中印经济发展都到了节点。印度需要引进发展制造业的技术、资金、人才、经验,而中国正好需要输出这些技术、资金、人才、经验,因此两国是最理想的、互惠互利的“对接”伙伴。——北京大学教授、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姜景奎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证外国企业在印做生意更容易、程序更简化。为此,印度首先要废除抵制外国投资者过时的法律条款。此外,还要加快速度进行土地和税收改革。——印度战略分析师 拉杰夫·沙玛
背景
莫迪执政一年 百姓急看经济
广州日报:印度此次访问周边国家,为什么把吸引投资作为重点?
姜景奎:近两年来,印度经济发展到了节点。2013年,印度经济滑坡,老百姓怨声载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莫迪是以“印度经济腾飞”为口号赢得选票上台的。可以说,莫迪执政的根基,就是发展经济。但如今莫迪执政已快一年,因为没有见到显著的经济改革成效,百姓有些不耐烦了。
在外交上,莫迪上台近一年以来,访问了“印度后院”南亚八国,还访问了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元首也出访印度,这就为印度访问周边国家做好了铺垫。出访美日期间,莫迪婉拒美日两国首脑关于安全方面的协议,说明莫迪最看重的是发展经济。因此,在国内百姓有怨言的时机,印度开始与中韩等周边国家接触,签署最具有实质意义的经济大单,好让大选时的经济承诺在外交活动中得到体现。
拉杰夫·沙玛: 莫迪为了拉外资,在周边国家展开全方位外交,是正确的,是符合国家利益的。
原因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有政治和策略考虑。首先经济上,每个国家都需要外资,多多益善。外国投资能够为一个国家的基础建设和发展项目提供资金。这对每个国家的每个政府都适用。第二,对于莫迪政府来说,外资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到5月26日,莫迪执政满一年,即将进入第二年执政时,政府的压力日益增大。因此,在政治上,莫迪不仅面临着与日俱增的改革压力,还要向支持自己的选民证明改革工作的成效。第三,在安全策略上,莫迪政府想要在防卫和安全领域有所作为。如外资能够投入到电力、铁路、港口和公路上,这就意味着莫迪政府能够将其余可用的国库资金,转移到安全防卫领域。据悉,莫迪政府因为缺钱,削减了10亿美元的防卫资金。
困难
印度政府红头文件多 反对党阻挠力度大
广州日报:印度与中国签署220亿美元的贸易大单,让协议真正落地,面临哪些困难?
姜景奎:目前,中印两国经济都处于一个节点上。印度要大力发展“印度制造”,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都比中国薄弱,而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劳动成本不断抬高,亟须进行产能转移,这让两国经济正好实现对接。印度需要引进发展制造业的技术、资金、人才、经验,中国正好需要输出这些技术、资金、人才、经验,因此两国是最理想的、互惠互利的对接伙伴。两国签署了220亿美元的贸易大单,正好可以用项目合作来带动“一带一路”的发展。
从此次莫迪访华可以看到,两国领导人都有发展经济的抱负、愿景和热情,两国政府都在努力让“两个梦”对接。中印两国如今已意识到,两国必须相互合作,才有机会实现各自的梦想。
在落实引资协议方面,中国方面基本上没有问题,问题主要都在印度。首先,在政策方面,印度签证、税收、土地使用权转让上需要放开,给投资者实惠。二是民族产业的保护。莫迪如何面对国内强大的民族主义呼声,在民族企业和外企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共处的局面,是其一大考验。第三,打消国内长久以来对中国的“安全疑虑”,摘下以“安全”为由阻止中资进入的有色眼镜,消除两国社会和民间挥之不散的“不信任因素”,才能不影响“两个梦”的对接。
拉杰夫·沙玛:从一个国家得到资金承诺是一回事,但是将资金落实到印度经济体系确实是另外一回事。此前有一个显著的例子是,韩国浦项制铁公司曾经是印度单方最大的FDI(外商直接投资),过了十几年撤走了,但项目仍然在印度东部奥里萨省进行。这是中央法律、地方法律和环境许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中国,这些都不是大问题。但在印度,这是投资最大的阻拦。然而,中国对印度的投资大单,在印度实施起来会容易得多。这是因为,第一,承诺的资金会通过B2B模式(企业对企业)进行。中印企业会执行这些项目,莫迪政府也会减少众所周知的“红头文件”,简化办事程序,让资金尽快落地。第二,这些资金很大一部分将用在环境许可没有问题的领域。
在吸引外资方面,印度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证外国企业在印做生意更容易、程序更简化。为此,首先要废除那些抵制外国投资者过时的法律条款。
此外,还要加快速度进行土地和税收改革。但这说起来比做容易,再加上执政党在上院不占优势。因此,这两项关键的改革会受到阻挠,可以预见的是两项议题肯定会在议会吵得不可开交。
措施
地方领导人对接 以项目改进投资环境
广州日报:莫迪能用怎样的策略,改善投资者的投资环境?
姜景奎:第一,地方领导人之间实现对接。土地问题是地方政府说的算,这次莫迪访华带了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来中国,开展中印地方领导人论坛,说明莫迪是带着诚意来改善投资者环境的。
第二,用投资项目改进投资环境。经常停电、缺少像样的公路、缺少港口以及偶发的劳资纠纷令投资者沮丧,而莫迪承诺修铁路、引进外资发展太阳能产业,这就会改善印度的交通和电力水平,为投资者铺路。
第三,剔除不利于两国贸易合作的其他因素,为两国贸易发展提供安全保障。莫迪此次访华,两国的最大共识是防止两国边界问题影响合作整体推进,特别是不影响经济的互利合作。
第四,逐步放开签证等手续,便利两国人民往来,从而营造更利于投资的环境。目前放宽的是旅游签证,如果今后能放宽商务和工作签,最终将有利于两国贸易合作。
拉杰夫·沙玛:莫迪想要实现印度经济腾飞的目标,主要通过他的竞选口号:“不要红头文件,只要红地毯”。他需要简化相关法律,言行统一,对所有的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在约定的截止日期内确保“单一窗口”的透明度。莫迪正在这样认真地去做。他到底能否做到呢?这取决于他是如何聪明地使用手中的政治牌对付政治对手。这是可行的,但印度没有一位执政总理能保证自己永远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