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四项措施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莱芜市突出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育机会、教育质量等四项重点,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大教育投入,推动办学条件均衡。2014年,全市投资5177万元整改校舍1506间、操场124个;投资1803万元,按省定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齐了音体美器材和微机、图书等设施。全市所有中小学均接入教育城域网,多媒体“班班通”教室配备比例达到95%以上。莱城区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钢城区通过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积极推进“校车村村通”工程,开通线路270条,投入运营校车172辆,运送学生16000余名,覆盖全市所有农村乡镇,既方便了学生上下学,确保了交通安全,又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师资力量均衡。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去年全市共招录教师175人,其中,创新方式招录18名高层次人才。组织263名教师进行城乡交流,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各类骨干培训1.1万人次,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从业行为监管,在2014年度全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群众满意度监测电话调查中,该市综合得分列全省第3位。
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机会均衡。深化中考招生改革,严格做到“招生计划、录取程序、录取分数、录取人数”四公开,确保了中考招生公平公正。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14年共拨付各类奖、助学金及免学费资金2596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623人次,为1658名贫困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1053万余元。实行“一卡通”和就学“绿色通道”,保证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推动教育质量均衡。坚持立德树人,认真落实三个学段教学行动计划,重点指导农村学校规范办学,开齐开全课程,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去年共开展课堂观摩研讨会60余次,参与教师6000余人次,市、区两级“送课下乡”1000多节,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莱芜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