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多措并举大力开展戏曲保护传承

23.10.2015  14:56

  近年来,菏泽市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地方戏曲保护传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实效。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政策启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戏曲的发展,与其他文化事业进行统筹考虑规划。2001年,中共菏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构想,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剧团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制定扶持剧团发展的具体措施。2008年出台了《中共菏泽市委 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试行)》,专门就戏曲演出提出扶持政策。2010年出台了《菏泽市文化产业发展纲要(2011-2015)》,提出发挥我市地方戏曲资源优势,培育一批名家、名团、名剧场的目标。2012年2月,在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艺术精品创作,争取2台剧目获得国家级艺术大奖,3台剧目获省级艺术大奖。2012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提出,设立菏泽政府奖“牡丹文艺奖”,制定奖励实施细则,对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作者和作品进行奖励。2012年6月,出台了《关于菏泽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和演职员待遇、艺术精品创作激励、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引进等相关保障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做出了明确规定。

  二、创新推动

  (一)整合院团机构。2001年10月,为整合戏曲资源,菏泽成立了市戏剧院,将山东梆子剧团、枣梆剧团纳入戏剧院统一管理。2012年6月,在菏泽市戏剧院的基础上又组建了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各县区也在原来剧团的基础上,组建了地方戏曲保护传承中心。

  (二)整合共建资源。2008年4月,菏泽市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姻,建立戏曲教学培训基地,由戏曲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专家名演不断对我市演职人员进行培训,拉动了菏泽戏曲文化发展。

  (三)开设专题活动。一是依托“戏曲之乡”的深厚底蕴,菏泽市广播电视台、牡丹区广播电视台先后开办了《锦绣梨园》、《花城梨园风》等戏曲栏目。二是连续成功举办四届菏泽市戏曲节,先后推出了以《山东汉子》、《古城女人》为代表的40余台舞台艺术精品剧目。三是在市文广新局门户网站上开设了“地方戏曲荟萃”视频专题栏目。

  三、剧目拉动

  一个剧团要充满活力,就要经常有戏可演。一个好的剧目的出炉,会带动一批演员的演出积极性,同时一部好戏的排练过程,也是演员演技提高的过程。有好演员,有好戏可演,剧团生存才能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之中。如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2000年以来创作剧目16个,上演40余个;牡丹区大平调剧团上演30多个,单县豫剧团创作23个,上演18个。在这些推出的舞台精品剧目中有的曾多次晋京赴省进行汇报演出,受到国家、省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如山东梆子大型现代戏《山东汉子》先后获山东省第七届“五个一”精品工程奖、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并作为全国九台节目之一晋京在国家大剧院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展演”,2009年又晋京参加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活动。山东梆子大型现代戏《古城女人》先后获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剧目、第七届泰山文艺奖戏剧类一等奖。先后参加了“喜迎十八大 相约十艺节”全省优秀舞台剧目展演、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组织的“文华奖”山东获奖剧目观摩展演、“山东梆子进北京”庆祝建国65周年山东梆子精品剧目晋京展演活动。由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和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创排的中国首部戏曲动漫舞台剧《跑旱船》,2014年也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进行了汇报演出,并获评第七届泰山文艺奖戏剧类二等奖。2015年9月,山东梆子《南下》、《大汉英后》和两夹弦《春秋商圣》在济南举办了迎国庆—菏泽新创剧目汇报演出。2015年10月,山东梆子《南下》、《大汉英后》在济南参加由山东省文化厅举办的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剧目展演活动。两夹弦《爱心家园》入选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14—2015年度重点剧目。枣梆《乡魂》和两夹弦《爱心家园》成功入选“老百姓最喜爱的戏”——全省优秀小型戏剧新创作剧目展演。

  四、研保联动

  先后成立了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和县区地方戏保护传承中心,加强了对相关非遗剧种的研究、保护、传承和展演。健全完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目前,菏泽市枣梆、大弦戏、大平调、四平调、两夹弦、柳子戏、山东梆子等7大地方剧种先后入选市级、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组织力量,对全市部分有代表性的戏曲老艺人的唱腔等资料进行了抢救性搜集整理,并先后编撰了一系列图书、音像资料的挖掘、整理和出版工作。为拯救一些既无剧团当载体,又无演员作传人的国家级非遗剧种大弦子戏,菏泽市探索出一条“依团代传”的新路子。解决了大弦子戏有剧种无剧团、有技艺无人传的难题,实现了剧团和剧种的双赢。“依团代传”得到了文化部、中国剧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条值得向全国推广的加强濒危剧种传承保护的成功经验。2013年,“依团代传”保护模式获得了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2014年,又在省艺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复排了大弦子戏传统经典剧目《两架山》。融合新媒体技术,将现代元素融入戏曲事业发展之中,努力打造符合现代审美口味的剧目,由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打造出了中国首部动漫舞台剧《跑旱船》。

  五、改革驱动

  根据中央和省统一部署,针对院团不同性质和功能,明确不同的改革路径和要求,按照“转制一批、整合一批、撤销一批、划转一批、保留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于2012年初启动并圆满完成了全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改革后,市及各县区院团在保持演出队伍稳定的同时,积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创作生产、人事和社会保障等内部机制改革方案,大力推行绩效工资制度。

  六、人才带动

  一是市委、市政府出台专门文件,建立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对菏泽艺术学校戏曲专业在校学生进行资金补助。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姻,建立戏曲教学培训基地,对我市演职人员进行培训。二是每年都组织大量的戏曲展演活动,为广大演员提供活动平台。每年举办一次菏泽市戏曲节。三是鼓励有潜力的中青年演员拜师学艺,部分国家级或省级非遗剧种代表性传承人也纷纷收徒传艺。通过拜师学艺,广大中青年演员的演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