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蓝高新” 打造“新强态”建设青岛骄傲中国推崇世界知名的海洋科技新城
建设项目遍地开花、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开门纳客”、“蛟龙”号首次停靠于国家深海基地、区域承载能力不断升级……近年来,青岛蓝谷按照市委、市政府“一谷两区”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国家海洋创新高地”这一总体目标,充分发挥蓝色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加快推进涉海高端要素集聚,蓝谷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效应已逐步展现。
据了解,截至目前蓝谷已累计引进重大科研、产业及创新创业项目210余个,累计开工建设面积达700万平方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2亿元、增长1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7.5亿元、增长49.8%。
推动“涉蓝”高端要素不断集聚
由市区驱车东行,穿过仰口隧道后不久,蓝谷便映入眼帘,沿着滨海大道拐入一条宽敞的沥青道路,紧邻道路北侧的一片造型新颖的建筑物十分显眼,灰色的整体外墙,部分楼体用石头样式做点缀。“这一片建筑物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也是我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去年10月30日,海洋国家实验室在蓝谷正式启用。目前已在科学研究、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海洋国家科学实验室只是蓝谷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走进蓝谷,轻轨、道路、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道路两旁已是高楼林立,进一步实现了全面启动、快速推进、整体突破。截至目前蓝谷已累计引进重大科研、产业化及创新创业项目210余个,其中“国字号”科研机构14个,高等院校设立校区或研究院16个,科技型企业110余个。
除了各种高端实验室、海洋科研项目以外,高端人才的聚集也是蓝谷打造海洋科技新城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蓝谷不断加大对国内外领军人才的引进工作,已引进全职与柔性人才共计3200余人,其中博士715人、硕士679人、本科1158人,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 300余人,海外人才52人(其中外籍专家37人),蓝谷海洋科研人才队伍日趋高端化、国际化。
蓝谷国内外影响力日益提升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主动跟进国际前沿,尽快跻身世界级的海洋科研中心,这是蓝谷成立四年以来矢志不渝的重要目标。早在2013年11月,蓝色硅谷就正式被纳入 “东亚海第四期项目计划”,并被定位为“东亚海地区蓝色技术平台”,标志着蓝谷升级成为中国在东亚海区域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窗口和桥梁。
随着蓝谷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蓝谷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也在日益提升,2014年12月,《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海洋局5部委联合批复;成为全国第五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
此外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青岛蓝谷被正式写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青岛蓝谷承担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使命。《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天津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建设,支持海南利用南海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海洋经济,青岛蓝谷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广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人才从四面八方集聚到蓝色硅谷之后,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工作场地。除了为进驻园区的大型科研机构和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提供优惠细致的场所建设与租赁服务之外,蓝谷广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和支持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科技孵化器,重点推进蓝色硅谷科技创新园建设。
蓝谷作为海洋科研智力和人才资源密集的区域,规划布局了20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载体,着力打造以蓝色硅谷创业中心为代表的“海洋+”孵化器,推动蓝谷参与全球海洋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和流动,拓宽海洋科技与资本的对接通道,致力成为我国最有活力、最具吸引力的海洋科技创新创业中心。
与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山大青岛校区开展创新创业校地合作,共建众创空间,并推荐天大海创众创空间纳入青岛市首批创客护照发放和推行创客服务政策试点单位,并成功推荐进行国家级备案。鼓励优势企业建设专业众创空间2个、创客空间4个。
据了解,目前蓝谷已累计开工建设各类科技孵化器16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约107万平方米。其中,15.8万平方米的蓝色硅谷创业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引进了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贝尔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物产业联盟、深蓝创客空间、熔钻创客空间等40余家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团队。
城建、市政迅速发展令蓝谷已具新城雏形
据了解,在未来蓝谷将是一座可以容纳70万人居住的城市,并将打造“宜居”和“宜业”的优质环境定为这座滨海新城的城市主题。为此青岛蓝谷本着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的发展理念,从实际出发全面实施城建、市政等综合配套。
“以前大家都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在也不例外,想要发展完善的交通必不可少。”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蓝谷在不断完善交通路网体系,按照规划目前启动区科技路、创业路、凤凰山路等12条市政道路已完工通车;中央商务区沙滩一路、沙滩二路等6条道路及综合配套工程完成道路沥青下面层铺设和市政管线敷设,具备通车条件;蓝谷城际轨道交通正在进行U型梁施工和轨道铺设。
要想打造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除完善的交通外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据了解,目前,蓝谷已建成临时公交枢纽站,先期开通7条公交线路和4条定制公交,实现与青岛、即墨市区的公共交通无缝衔接,为蓝谷内的企事业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上下班交通服务。首座5A级城市综合体青岛蓝色中心一期工程已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计划今年9月投入使用,综合布局大型综合超市和连锁店等休闲娱乐购物设施,可满足中高端消费者休闲购物娱乐需求。
此外,在教育配套方面,目前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青岛19中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内外环境营造,2016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启动山东大学附属学校建设,有效解决了蓝谷区域内九年义务教育入学问题;在医疗卫生方面,在蓝谷区域周边建设山东省立医院青岛分院,作为青岛北部首家三级甲等医院,将于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为蓝谷、即墨及胶东半岛居民提供完善的健康保障服务;在环境方面,陆续开展河道整治、海岸线景观的建设工程,目前温泉河、南泊河景观整治工程已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新民河、尼姑山河景观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滨海主题公园一期工程将于近期开放。同时对鳌山湾部分岸线进行护岸、园林景观及景观桥梁等工程建设,绿化、景观平台及桥梁等正顺利推进。
下步,青岛蓝谷将大力实施“一三五”发展战略,努力实现蓝谷跨越式发展。“一”即“打造海洋创新高地”这一总体目标,“三”即“海洋高端要素集聚区、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区”三大功能定位,“五”即“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蓝色教育文化和人才集聚中心、蓝色旅游度假和健康养生中心”五大中心,实施“海洋人才集聚、创新平台搭建、科技金融支撑、新兴产业培育、蓝色旅游开发、特色新城建设、生态环境提升”七大工程,通过分步落实《中国蓝谷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年)》,争取到2020年,将蓝谷打造成为“青岛骄傲、中国推崇、世界瞩目”的世界著名海洋科技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