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始终坚持古城保护与新城发展相结合
中国山东网9月17日 (记者 董理)17日,中国山东网“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活动采访团来到了山东省蓬莱市。在接受中国山东网记者专访时,蓬莱市住房和规划建设管理局规划处副主任侯兴华表示,如何找到文物保护、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点,一直是蓬莱规划处坚持不懈探讨与实践的课题。
蓬莱市至今仍保留着“一府三城”及“山、海、城、阁”为一体的城市格局,以及蓬莱水城及蓬莱阁、戚继光牌坊等重要文物古迹,并划定了戚继光故里、万寿、西关三处历史文化街区,公布并挂牌保护了大量的优秀历史建筑。如今,蓬莱古城空间格局保存完好,在老城改造建设中始终注意保存古城的文脉,未有大拆大建,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建筑遗存、遗迹、历史街区等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谈保护:始终坚持古城保护与城市新区发展相结合
根据国家规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由住建部门牵头,而文物的单体保护则归文物部门主管。
早在1994年,蓬莱市规划处就编制了《蓬莱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城市建设应体现“山、海、城、阁”的特色,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指明了方向。
2006年,蓬莱市规划处又编制了《蓬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了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对以老城区为重点的市域范围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全面、系统地整理,提出名城保护的多项具体要求,如界定了多个街区保护原则、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范围等。
“目前我们始终坚持古城保护与城市新区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建设城市东部新区。”侯兴华告诉记者,依据《蓬莱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蓬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蓬莱市规划处一直致力于保护古城特色风貌,积极引导城市东部新区的发展,通过用地功能置换,逐步将老城区内的工业企业外迁,通过东部居住新区的开发建设带动老城区人口向东部转移,从根本上解决老城区用地紧张、交通压力大、人口密度高等问题,达到保护古城、突出古城风貌的目的。
谈瓶颈:资金限制捉襟见肘
在蓬莱市的老城区,还隐匿着两条不为游客所熟知的历史文化街区。
万寿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蓬莱古城西南,面积约1.9公顷,因街区北侧嘉庆年间所建的万寿宫而得名。
西关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蓬莱古城的西北部,面积约2.5公顷。
两处街区内的宅院目前均有百姓居住,生活气息十分浓厚。街区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街巷的格局和肌理保存相对完整,民居多为清末民初所建的合院式建筑,若干院落通过串联、并联或者混合等方式组合,规模不一,形式多样,独具地方特色。
然而,同其他地方一样,古城的保护整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成为了对万寿、西关两条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进一步保护的瓶颈。
“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街区保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特别是历史街区的风貌保护、房屋修缮、市政基础设施改善、人口疏解等资金需求量非常大,仅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侯兴华表示,保护资金的匮乏,导致名城保护需求与财政投入之间差距较大。
侯兴华说,居住在这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居民,也在一定程度上拖了保护的“后腿”。
“基本上每一户都自己安了防盗门窗。还有些人家干脆把原本明清时代留下来的青瓦屋顶换成了红瓦屋顶。”侯兴华说,民众缺乏保护古城的意识,使得他们总按照自己的意愿翻修历史街区上的老房。而由于这些老房子的产权在百姓手上,相关部门也奈何不了,给管理、保护造成了一定难度,稍有不注意,建筑的特点和原始风貌就被破坏了。
难管的万寿、西关历史文化街区该如何保护和管理?侯兴华告诉记者,蓬莱规划处已对街区内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筛选出了37处优秀历史建筑,对建筑使用现状、权属变化、艺术特征、历史特征、建筑年代、修缮等各方面建立专门档案,并全部挂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