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市旅游度假区:发展特色文化游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蓬莱市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长伟
中国山东网9月17日讯 (记者 董理)17日,“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活动采访团来到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在座谈会上,蓬莱市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长伟表示,为进一步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发展层次,蓬莱市突破传统的观光旅游发展模式,牢固树立“文旅交融”的理念,深入挖掘蓬莱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县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的价值和品位,趟出了一条以发展特色文化游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通过发展特色文化游,进一步丰富了我市旅游内涵,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由单一的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为主的复合型转变,提升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王长伟指出,2013年,来蓬游客突破60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1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9%,游客在蓬驻留时间由原来的0.5天延长到2-3天,过夜游客比例达到27.6%。特色文化游的蓬勃发展,有效推动了旅游产业由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变。
打造仙阁文化游 放大蓬莱阁与八仙传说品牌效应
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是蓬莱地标性建筑,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登高阁、观仙境、听神话。王长伟介绍,立足于蓬莱阁的历史文化优势,蓬莱市召开高规格的蓬莱阁文化学术研讨会,并纳入“和平颂”文化节常规项目,定期举办。研讨会先后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人民日报社、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等共计30余家单位的历史学家和文物专家,围绕蓬莱阁文化研究、专题研究、诗文研究、风俗研究、文保研究五大类进行研讨,形成共计40万字的55篇精品论文,有效放大了名楼的品牌效应。
蓬莱的神话传说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八仙过海传说。记者了解到,蓬莱以八仙为题材,邀请著名导演黄健中创作拍摄了40集电视连续剧《蓬莱八仙》。此外,蓬莱市投资3亿元启动以八仙过海、海市蜃楼、神话故事等题材为主题的“蓬莱仙境”夜间实景演出项目,由华谊兄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设计,冯小刚任总导演,目前项目正在进行水下基础施工和演员招募工作。
同时,蓬莱市结合特色仙阁文化,研发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目前,我们成功打造了以八仙葫芦为代表的‘到蓬莱不可不买的十种旅游商品’,以八仙宴为代表的‘到蓬莱不可不品尝的十种美食’,制作出笔筒、相框、彩陶玩偶、手机背帖等‘八仙’形象系列旅游衍生产品。”王长伟说。
推出精武文化 推动戚继光文化在当代各领域的应用
作为明朝抗倭大将、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乡,蓬莱市一直致力于戚继光故里等历史古迹的保护工作。王长伟介绍,蓬莱累计投资2500万元重修戚继光故里,修缮戚继光祠堂、戚氏牌坊等历史遗迹,恢复建设戚继光兵器馆、戚府、后花园等建筑,“戚继光故里历史文化街区现已成为第四批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为进一步弘扬戚继光文化,蓬莱成立了国内首个戚继光研究机构——蓬莱戚继光研究会,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推动戚继光文化在当代各领域的应用。“我们先后举办了五届戚继光学术研讨会,编著出版了《戚继光研究丛书》等系列文献,并在戚继光诞辰480周年发行了《古代名将——戚继光》纪念邮票,现正在筹拍以《戚继光》为题材的电视剧。”王长伟说。
此外,为深入挖掘戚继光的抗倭历史,蓬莱投资5亿元启动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蓬莱水城的保护开发项目,将明代古军港原貌展现于世人面前。王长伟表示,有关部门先后修复了明代古城墙、炮台、楼铺,按原规制恢复了备倭都司府、三官庙、兵营及校场等明朝时期历史建筑,设立遗址保护区5处,并丰富了马术表演、射箭等项目。
挖掘海洋文化 重视“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通商口岸”之一和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航地,蓬莱市高度重视“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记者了解到,蓬莱先后开展了登州港与中韩交流、蓬莱古船、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等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和“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谊会,编撰了《登州古港与中韩交流》、《蓬莱古船》、《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等多部专著,联手泉州、宁波、广州、扬州等地举办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精品联展。“去年,蓬莱成功跻身《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大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蓬参观游览。”王长伟介绍说。
为深入挖掘海洋文化,蓬莱市先后两次对登州古港小海区进行清淤,挖掘古船4艘以及货币、陶瓷器等大量文物,并投资1亿元建设了古船博物馆,集收藏、研究、展示、旅游、教育多功能于一体,于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古船博物馆对研究中国古代航海史、造船史、军事史以及登州古港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海防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意义。”王长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