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文化局:民间文学资源丰富 重视非遗普查调研

17.09.2014  11:32

  “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活动蓬莱座谈会(来源:山东图片库 摄影师:吴蒙)

蓬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葛迎军(来源:山东图片库 摄影师:吴蒙)

   中国山东网9月17日讯 (记者 董理)“我市民间文学资源最为丰富,而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十分稀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传统技艺、民俗资源则相对比较丰富。”17日,在“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活动蓬莱座谈会上,蓬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葛迎军在谈到蓬莱非物质遗产保护时表示,近年来,蓬莱市把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打造“美丽乡村”特色文化相结合,从自然环境、人文地理、民风民俗等地方入手,选派工作人员分赴各镇街普查、调研、辅导,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普查:民间文学资源最丰富 传统戏剧曲艺稀缺

  据了解,截至2014年,蓬莱市共普查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455条,重点线索500条。普查线索涵盖了十大类别,其中民间文学1066个,传统音乐4个,传统舞蹈33个,传统美术12个,传统戏剧3个,曲艺3个、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41个,传统技艺39个,传统医药59个,民俗195个。

  “由此可见,我市民间文学资源最为丰富,而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十分稀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传统技艺、民俗资源则相对比较丰富。”葛迎军指出,从行政区域的分布数量来看,村里集镇、大辛店镇资源线索最为丰富,其次为北沟镇,大柳行镇、潮水镇也较为丰富,南王街道、小门家镇资源最为稀少。普查中,蓬莱市文化局发现了一大批扎根民间的老艺人,走访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表演者、讲述者,掌握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

   名录:98项蓬莱市级非遗 八仙传说荣膺国家级非遗

  葛迎军介绍,目前,蓬莱市已有98项非遗列入蓬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八仙的传说》、《大杆号吹奏乐》、《戚家拳》、《烧纸调》、《登州海市》、《蓬莱剪纸》、《胶东蹦蹦戏》、《蓬莱刺绣》等十一项成功申报了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仙的传说》、《大杆号吹奏乐》、《戚家拳》三项成功申报了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仙的传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蓬莱市成功申报了‘山东省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底,又成功入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12年,潮水镇被评为‘大杆号吹奏乐之乡’荣誉称号。”葛迎军说。

   保护:成立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重视非遗普查

  在谈到蓬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时,葛迎军表示,长期以来,蓬莱市委、市政府将蓬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珍贵财富,成立了专门的蓬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关于加强蓬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

  记者了解到,每年蓬莱市都会组织非遗普查员集中进行项目普查工作,运用文字、录像、录音、照相等多种手段对讲述人、表演人和调查内容进行记录。普查人员还对一些重点线索召开了座谈会,邀请对重点线索项目知情的老艺人、老干部、老教师等共同探讨,反复调查核实,确保资料的真实与完整性。每条线索保证有田野调查的原始笔记、规整的登记表和调查报告。最后,由工作人员将自己包片普查到的线索上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由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整理、收录、归档。

  葛迎军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按照“一室一厅一书一库”的要求,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蓬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陈列厅、项目数据库、资料室。通过普查,先后征集了200余件珍贵实物资料,保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陈列厅进行展示。编纂《蓬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蓬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资料汇编 》和《蓬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普查资料汇编》三本书籍,详细地介绍了蓬莱市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情况,对其遗产线索、项目进行了系统、详细的汇总。

   传承:非遗进学校 保护老艺人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葛迎军表示,蓬莱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各中小学课外教学结合起来,各个学校制定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教育的活动计划,并长期聘请老艺人进行授课。

  对于老艺人,葛迎军介绍,蓬莱市政府每年都会给老艺人一定的生活补贴,鼓励他们继续保持特有的艺术技能并继续传承。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身怀独特技艺、并且有突出贡献的老艺人,进行专题宣传。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