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2):山东籍画家蔡玉水田野中创作 被乡野小树感动
编者按: 齐鲁大地号称“文化之邦”,是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自古至今,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众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名传千古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这些名士既有生于齐鲁成就于齐鲁者,亦有祖籍于齐鲁之外,为齐鲁昌盛献出毕生精力者。他们为齐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出无尽的智慧,谱写出光辉的篇章。
时至今日 ,齐鲁大地的文化大舞台上,依旧活跃着许多大家。他们或名震四方,或默默坚守,不变的是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即日起,齐鲁网推出本地人文艺术类新闻栏目——《名士》,讲述那些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文化名家。
名士(1):济南7旬相声大师 心脏搭8个支架仍每晚演出
蔡玉水荣获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2015中国创新榜样”奖
蔡玉水和他的“温暖地遇见”在乡村
蔡玉水和他的“温暖地遇见”在乡村
齐鲁网济南12月23日讯 (记者 蔡晓彤)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北京画院著名艺术家蔡玉水先生荣获“2015中国创新榜样”荣誉称号,是此次获奖人员中唯一的艺术家。
组委会表示,这是对蔡玉水多年来用美好的艺术与城市、乡村“温暖地遇见”的充分肯定,会议期间首映了蔡玉水指导创作的反应中国双泉镇因艺术而改变的大型艺术片“温暖地遇见”,同时举行了多场关于创新经济的高峰论坛。
当艺术温暖地遇见乡村
近两年,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的万亩油菜花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慕名前来。随之出现在公众眼前的,还有画家蔡玉水和他的雕塑作品。
“当艺术温暖地遇见一个乡村,那将一定会是一个田野可以种的像绘画一样、人人满是笑脸的幸福的艺术乡村。”这是蔡玉水的梦想。蔡玉水走遍世界,最后落脚在家乡故土的一个小山村。他将自己的工作室安放在了济南的一个偏远乡村双泉镇,他在那里扎根生活创作,用自己的艺术行为进行了“温暖地遇见”万亩油菜花与雕塑艺术完美结合的大地艺术创作实践,创办了新中国首个“乡村艺术沙龙”,执导拍摄了大型艺术片《温暖地遇见》。蔡玉水还和当地领导与群众共同规划、设计乡村的未来发展,践行着他“用艺术改变乡村”的梦想。通过几年的努力,双泉镇越来越美,越来越有名了,2013年双泉镇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示范基地”。
被乡野小树感动 用艺术点亮荒原
在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蔡玉水对所有人分享了近些年对他印象深刻的两次触动:一次是在遥远的梵蒂冈大教堂面对上帝,一次是在他乡下的工作室面对旷野中的一棵小树。
蔡玉水有很多雕塑都是在乡下简易的小工棚完成,也有一些就是在荒郊野外创作的。每当创作时,远处山坡上的一棵小树和那一件件没完成的泥塑胚胎,以及沉浸于其中的孤单的艺术家,形成了一种非常神秘的默契。蔡玉水说,有时候会把旷野中的那棵小树当作美丽的少女,有时会当作温柔慈祥的母亲,有时候会把她当作他日夜思念却不敢想起的父亲。
在一个罕见的暴雨之夜,雷鸣闪电中蔡玉水面对旷野里那棵挣扎狂舞的小树,他看到了生命的意志与力量。清晨的山野恢复了常态,旷野里的那棵小树静静地伫立着,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蔡玉水深深地被感动了,他感动于这种用生命尽情舞蹈之后的默默无言。于是,面对旷野、山川,他有了一个浪漫的幻想:什么时候可以让这棵小树不再孤单寂寞,让她的周围不再那么荒芜,让这片旷野山川生意盎然,万花盛开。
在颁奖典礼上,蔡玉水说,如果他站在这里有什么值得鼓励的话,那是因为在中国有一个叫做双泉的地方,是那块神奇的土地和父老乡亲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深深感动了他,让他义无反顾地用艺术的方式投入到改变贫困山村的征程,让他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传统文人思想生活追求中,勇敢地迈出人生重要的一步。
为双泉打造影片 展现大地的情怀
“人们都说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让我说这也是一个用美好艺术引领生活的时代。”蔡玉水说。但是,互联网只是传播工具。如何利用好互联网与艺术的关系,事关当今文化艺术的发展。让蔡玉水深感不安的是,目前艺术创作中缺乏生活,粗制滥造、戏虐调侃、假大空的东西比比皆是。
蔡玉水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双泉的真实故事:1942年,一支部队把粮食存放在一户老乡家之后去打仗。战役结束,八路军回来了,看到的是老乡家院里只有一把骨头和一条奄奄一息的狗。虽然守护着八路军留下的一屋子粮食,但老乡活活把自己饿死。这个感人的故事让蔡玉水有很深的感触。他说,艺术创作要源于生活,这样的真实故事远比一百个“手撕鬼子”都要让人震撼。
这是一个新与旧、中与西、现代与传统、城市和乡村碰撞与交融的时代,下一步,蔡玉水要以双泉为源点对中国乡村文化的发展进行深刻的挖掘与表现,一部艺术片业已完成,一部大银幕电影正在筹备之中,他要让所有人看到双泉的美好,乡村的美好。
蔡玉水最后对记者说:“最好的艺术就是我的生活,我爱双泉,生活创作在双泉我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