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扭曲的"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

29.12.2014  12:30

  俞正声6年前一句“上海出不了马云”,持续被扭曲到现在。最近又有人借助滴滴几辆专车在上海被罚引出这句。
  当年他的原话是:“为什么马云这样的人,在我们这里没有成长?可能多少我们有点问题。”
  言论背景是2008年1月,上海市政协11届一次会议上,俞正声谈到他曾会见马云,说马云跟他说,当初阿里差点落在上海,后来回了杭州。但他同时对俞正声说,上海金融条件更好一点,会把支付宝放到上海来。
  我相信俞正声是有反思上海中小企业创业环境、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用意的。但是,另一重话题是,马云离开上海回到杭州,肯定也有阿里发展基础的思考。
  上海本地,中小企业远不如崇尚小狗经济模式的浙江一带。
  而且杭州是马云的家。想想看,如果当年马云执意留在上海,当年所谓十八罗汉还会跟他来么。我相信很可能有些人未必会。IPO前,马云在自家房子里面对罗汉们发表激情的演讲,让人感动的同时,我是体会到一种基于地域的情结。
  这说明,马云离开上海,主要还是市场化选择。杭州、上海两地资源禀赋不一样。未必是这里的某种组织、力量、什么恶劣的环境把他给逼走了。
  马云当年也在北京工作过一段,他为什么没选在北京创立阿里呢?北京也是很恶劣的么?
  北京同样不适合阿里的创业。为中小企业服务,15年前,那里同样没有优势。那时还是国企的氛围。
  反思“为什么上海出不了马云”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它扭曲、夸大了上海创业的负面因素,掩盖了15年前马云的主动判断、选择。
  阿里诞生在杭州,是人力、产业、政策、区位优势等多重资源的最佳结合。其他地方也许可以出来其他垂直行业的B2B,但很难出来一个综合的开放平台。
  其他地方没有出一个马云,不是坏事,它可以出来其他领域的英雄,可能没有马云这么出色,影响力这么大,这么可爱。
  如果中国遍地都是马云,我倒觉得这个社会一定是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同质化的产业,太可怕了。
  北京早期没出马云,但是出了一些媒体化的数字英雄。这跟北京的政治、文化、接近政策决策核心、接近舆论核心的特殊环境深有关联。
  想想看,如果当年王志东等人在杭州创立四通利方,会有后来新浪网在中国门户领域的地位么?我觉得极难,几乎不可能。
  上海没出马云,我觉得反而是最正常的事情。这个城市待久了,你会发现它有许多可爱。上海其实崇尚细节,能做很多落地的服务,服务业也很发达。但是多年前,作为产业的核心中间层,就是制造业部分,大部分由外资填充,与接近大众的服务业之间缺少血肉关联。加上临海、直辖市地域空间有限,它只能更多面向海外,整合全球资源,金融业、航运是最合理的选择。
  上海不是没有互联网名人,它出了很多,你们从90年代仔细数一数,有多少互联网企业,也包括整个IT圈里的媒体人。不要跟我说,有些企业失败了,换道了。我要说,换道了,那是合理的选择,以商业的逻辑看它,反而是成功的。陈天桥最典型。失败的概念不要盲目乱套。
  再补一句,前几天跟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对话,他的一句话很有见地。他说,做一些O2O产业链,上海很有优势。在接地气的大众吃喝玩乐领域,上海有很好的创业基础与创业氛围,只是不要贪快。这个O2O企业坚持了11年,在上海,难道不算合理么?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互联网保险销巨头“意时网络”的发布会,我从创始人团队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活力,结合上海的金融、保险业、国际化资源,我觉得落地上海是更合理的选择。
  上海互联网之外的成功人物更多。
  这种选择都有看不见的手一直发挥作用。不是通过夸张“为什么没有出马云”这句话所能理解、体会、体谅到的。
  支付宝如今落在上海了,你能体会到,当年马云的选择,与今日马云的选择,都是最真实、合理的选择。
  有时候,扭曲一句言论的危害,比直接的言论危害更可怕,它充满蛊惑,制造着迷障。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