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全科教师”——专访历城区西营镇枣林小学教师隗寿美
■本报记者 魏海政
9月9日清晨,山雨欲来,雾霭蒙蒙,隗寿美老师和往常一样,安排好9岁的儿子,不到7点就出了门,赶往8公里外群山环抱的枣林小学。
枣林小学是济南市南部山区的一所微型小学,位于历城区西营镇大山深处,有十来个老师,200多名学生。参加工作15年来,隗寿美一直是这所村小唯一的女教师。1999年刚参加工作时,隗寿美要骑自行车走15公里的山路,才能从家里赶到学校,后来条件稍微好点时换了一辆摩托车。3年前,她和丈夫商量着买了一辆小汽车,主要是上班用。
到学校后,隗寿美来不及休息,先赶到教室查看学生情况。“上课内容是中秋放假前准备的,隔了几天了,需要看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调整备课的内容。”隗寿美说。
从去年开始担任学校的教导主任以来,隗寿美开始放下担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但还担任着两个年级、两个学科的教学任务。课间还要给孩子们创编大课间一小时的活动内容,每个年级都有各自的花样和特色。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早上第一节课是六年级语文课,正式上课前,教室里就已书声琅琅,隗寿美先和孩子们一起背诵她平时收集整理的一些古诗,帮助学生增加积累。
这个班级是她今年秋季开学后新接手的一个班,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互动还不如原来的班级那么自然、活跃。“开学后听说隗老师教我们语文,我们都特别高兴,因为早就听别的同学说隗老师的课讲得特别好。”六年级学生冯云说,“隗老师对我们特别亲,上课很有趣,还会开一些玩笑,和年龄大的男老师上课的感觉很不一样。”
第二节课,隗寿美一下子从六年级“直降”到一年级,给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上起了“品德与生活”课。“一年级刚入学,主要是教孩子们学会如何坐、立、行、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小学生活,看起来都是些很琐碎的内容,但对孩子的成长特别重要。”隗寿美说。
一上课,有一个叫雷明(化名)的小男孩就不停地自言自语,一会儿拿出瓶子喝奶,一会儿摆弄其他物品,一会儿离开座位四处找东西,注意力很难集中。当每个同学拿着写有自己姓名的手工作品“席签”做自我介绍时,雷明声音很小,也无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姓名、住在哪个村。经过隗寿美多次鼓励和耐心引导,这个男孩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姓名。隗寿美伸出大拇指给他鼓励加油。
随后,隗寿美带领孩子们参观校园和教学楼,并看似不经意地走过来拉起雷明的小手说:“我和雷明同学一起在前面带队,大家排成两队跟在后面……”没想到,雷明这时候特别听话,还一边跟着隗寿美的讲解,断断续续地和同学们一起重复着老师讲解的内容。
枣林小学地处大山深处,很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比例较大,隗寿美还兼着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午基本上没有休息过,一般都是在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吃饭谈心,有的孩子中午不睡觉,就教他们练习书法和写字,有的孩子心里有事,就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化解一些不良情绪。”
下午,隗寿美还有一节语文课,加上集体备课、个人备课、批改作业,经常一忙就到6点钟才下班回家,很多教导处的活、教研工作等都得回家以后再干。
由于老师紧缺,隗寿美不仅上语文、品德与生活课,还先后上过多年的英语、数学等课程,是一个很受学生欢迎的“全科教师”。
平凡而忙碌的山村教师生活,掩不住师魂光辉。今年,隗寿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她还要走出大山,去参加山东省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和大山深处枣林小学的200多名师生一起,共享山村教师应有的荣耀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