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持续向好
近日,记者从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指导处了解到,2016年西部经济隆起带坚持科学跨越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放大规划引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协作联动“三个效应”,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成为新常态下山东转型发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依托。
统筹规划,推动各项政策落地
据了解,截止到2016年年底,西部经济隆起带已落实财税、投资、土地、人才政策等37项。全年共有199个项目享受中部地区优惠政策,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2792万元,比原先增加54368万元。
2016年,西部经济隆起带共下达各类转移支付1023.6亿元,占全省总数的54.2%,其中安排激励性转移支付7.71亿元。统筹安排省级区域战略推进专项资金10.9亿元,占专项资金总额29.9%,重点扶持园区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职业教育、人才引进、区域一体化等一批重点项目。
持续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截至2016年年底,区域本外币贷款余额13804.2亿元,比年初增加1288.8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20.8%。深入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共有58个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县的122家农民专合作社获得信用互助业务试点资格,发生信用互助业务占全省的38.2%。
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西部地区的规划发展空间,共增加建设用地规模2万公顷、减少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0.75万公顷。
在加强人才双向交流方面,选派了90名高层次人才到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的77个县(市、区)政府、园区挂任科技副职。2016年度共安排人才项目100个、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12名,研发关键技术143项。
保障民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水利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2016年,西部带共规划建设9条铁路,其中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胶新铁路电气化改造、邯济铁路扩能工程、临沂至临沭铁路已建成通车。规划建设高速公路项目共13个,总长851公里,总投资567亿元。内河航运方面,需要升级完善或规划新建的内河航道4条、港口6个。区域内有改扩建机场2个,规划新建机场3个。
民生问题关乎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2016年西部带持续加大住房保障财政补助力度,向西部地区拨付中央和省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奖补资金、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以及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城镇和困难工矿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试点奖补资金,共76.55亿元,占全省总数的69.8%。着力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对所有财政困难县学生人数上浮至少10%,共下达资金约20亿元。
环境问题不仅关乎经济质量和生活品质,也关乎子孙后代的福祉。西部带全力开展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内各市共获得省级财政生态补偿资金1.3亿元,各市编制完成落实“水十条”工作方案和各控制单元水质达标方案,分别参加所在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治污考核并实现“九连冠”,全面完成2016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集聚创新,培植优势特色产业
西部经济隆起带聚焦创新核心竞争力提升,以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统筹落实重点研发计划资金、人才计划资助资金等近3亿元。2016年,新增省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院士工作站54家,已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12家。
为了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西部经济隆起带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16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0.28:47.22:42.50,与上年度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64,第三产业上升1.81,第一产业下降0.17,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向好,产业发展的层次质量明显提升。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年共投入省以上财政资金12.85亿元,占全省投入的47.3%。持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播种面积6406万亩,粮食产量达577亿斤,实现“十三连丰”。
着力壮大新型工业。积极推动重点行业产业升级,加快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培育产业发展亮点,做强优势特色产业。2016年,统筹安排资金1.47亿元,用于解决束缚工业行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共性、关键、基础性问题、完善优化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以及落实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保险补偿政策。
做大现代服务业。2016年,安排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5220万元,支持西部地区服务业重点行业、企业和品牌建设,占全省的36.1%。大力塑造商贸物流新优势,以推进临沂商城改革试点为龙头,积极完善区域物流网络,推进商贸结构和业态调整。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新亮点,努力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