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实体经济要优先推进降成本的供给侧改革

26.09.2017  22:13

中国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上指出,服务业比重已经超过制造业,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仍然是中国产业和经济竞争力的基础。

由于各种成本较高,我国制造业面临发展的阻力,要通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成本。

刘世锦对比了中国和美国的一些基础数据,他指出,美国除了人工成本等外,其他成本反而比中国低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相关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行政性垄断,竞争不足、效率不高。比如能源成本偏高,电力领域竞争力不足。城市建设用地被地方政府独家垄断,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市场化改革进展迟缓。物流领域,铁路建设和运营高度集中,缺少竞争。电信领域,中国移动8亿多用户,其他电信公司难以形成对称性竞争。金融领域里,金融业GDP比重超过美国,银行业利润占上市公司利润一半,世界500强中银行盈利水平超过美国,并不表明中国金融业竞争力更强,而是因为竞争不够充分。环保领域的承受能力接近底线,企业环境成本大量外部化,由整个社会承担,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期,制造业利润薄、朝外走,已成为转型关键期的重大挑战。刘世锦认为,发展制造业要守住已有优势,拓展新的优势。其中守住已有优势要靠降低成本。“要由以往高增长时期的劳动力低成本,转向新增长阶段的经济体系低成本,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体制低交易成本,要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重点在基础产业领域进一步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刘世锦说。

在刘世锦看来,降成本的改革应该置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先位置,一定意义上说,这比减税更为重要和可行。他建议从六个方面加快这方面的改革进程。

第一是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农民宅基地的流转、抵押、担保等,同时要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配套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第二是能源领域改革。对石油天然气领域,通过上海石油交易所等渠道,打通国内外原油、成品油市场;放开对地方炼油企业的市场准入;允许中小企业进入上游勘探领域。对电力市场,规制并降低输电环节价格,适当引入竞争;推动发电环节竞价上网;推动新能源企业成为新的竞争和创新力量。

第三是物流领域改革。铁路系统应在网运分离、区域竞争等方面进行探索,逐步形成有利于统一管理又适度竞争的市场格局。在公路收费管理中引入新的机制和技术。物流经营许可和物流设施使用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建设运营扩大对社会资本的开放。

第四是电信领域的改革。电信领域已经开展的联通混改,重在改革治理结构和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企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行业混改”,即组建一两家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促进市场竞争,使电信资费由“要我降”转变为“我要降”,全面降低信息产业发展的成本。

第五是金融领域改革。进一步放宽准入,着力发展有助于实体经济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金融机构、业态和工具。挤出金融自我循环的泡沫,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心。严管与放宽并不矛盾,促进两者在互联网数字时代的有机结合,防止“一刀切”的“懒政监管”。

第六是环保领域改革。严格的环保监管是将本不应由社会承担的隐形成本,转由污染制造者自身承担,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的环保成本。这是迟早要做的事情,现在产业过剩时是有利时机。要更多地采取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如排放权市场,碳税、环境税等。同时,要防止某些地方政府的“懒政监管”或“歧视监管”,不合理的“一刀切”,或事实上按照“规模标准”“所有制标准”而非“环保标准”进行监管和治理。更重要的是,把绿色发展作为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发展动能和发展方式。

     

让“老经济”释放出“新动能”
中国经济在一两年内进入中速平稳增长期,发改委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